■中国美容医学新闻中心
编者按:
上睑下垂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上睑提肌和Müller平滑肌功能障碍,进而引起上睑部分或者全部下垂的一种常见疾病,大部分属于先天性,少部分也可由外伤或者其他因素引起。临床上根据上睑缘遮盖角膜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轻、中、重度,①轻度:遮盖≤4mm;②中度:遮盖4~6mm;③重度:遮盖>6mm,遮盖达到瞳孔中央。
轻度患者临床表现为睑裂小、眼睛无神;而中、重度患者则可能出现弱视、斜视,额部皱纹增加,脊椎发育异常等症状,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整形外科孙家明、刘剑医生团队,通过Meta分析的方式,系统分析额肌瓣悬吊术与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不同程度上睑下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方法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系统检索与额肌瓣悬吊术及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上睑下垂相关的文章。利用STATA12.0软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纳入的各项研究比值比(Odds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s,CI),并进行合并分析。
资料和方法检索策略:本研究严格按照Prisma声明的要求撰写。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系统检索从数据库建库时间至年3月所有关于额肌瓣悬吊术、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上睑下垂的文章。在中文数据库中,以“上睑下垂”、“额肌瓣悬吊术”、“上睑提肌缩短术”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在英文数据库中,以“blepharoptosis”、“levatorresection”、“frontalissuspension”为主题词及其自由词组合的检索策略进行检索。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研究设计为随机或者非随机对照研究;②手术方法为额肌瓣悬吊术对比上睑提肌缩短术;③研究结局疗效评价或者安全性评价;④研究中提供的数据可以用来计算OR值及95%CI。排除标准:①研究分组中,有一组纳入的病例数量少于10例或者总的病例数量少于20例;②纳入的病例中,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基线材料不具备可比性;③联合有其他手术方式共同治疗上睑下垂的研究;④多篇研究数据有重叠时,排除纳入数据量较少的研究。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由两名研究人员分别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首先,通过阅读文献的标题和摘要,直接排除不符合要求的研究。对于剩余的文献,详细阅读全文进一步筛选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研究并提取相关数据。最后交叉核对所得结果,如果出现分歧,则交由第三名研究者重新评估以达成意见统一。同时,利用改良的Jadad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满分7分,<4分为低质量研究,≥4分为高质量研究。
统计学分析:利用STATA12.0软件,通过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纳入研究的OR值和95%CI,并进行合并分析,用以评估额肌瓣悬吊术与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不同程度上睑下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采用I2评估不同研究间的异质性大小,具体分类标准为:I2<25%,没有异质性;25%~50%,低异质性;51%~75%,中度异质性;>75%,高度异质性。如果纳入分析的研究数量大于10,则通过漏斗图和Begg’s检验进行发表偏倚评估(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果存在发表偏倚,则通过剪补法进一步评估其对结果的影响。
*本文7图,本文不显示。结果本次纳入19篇文献,共例患者。结果显示:利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不同程度上睑下垂的有效性与上睑提肌缩短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7,95%CI:0.50~1.86),但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OR=2.34,95%CI:1.19~4.61),安全性较差。两种术式应用于中、重度上睑下垂治疗,额肌瓣悬吊术的有效性与上睑提肌缩短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3,95%CI:0.35~1.53),但是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升高(OR=3.17,95%CI:1.51~6.64)。结论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不同程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与上睑提肌缩短术相当,但是后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较高。
本文引用格式:
刘剑,孙家明.额肌瓣悬吊术与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上睑下垂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30(3):1-5.
此文为精简文,欢迎查阅全文/引用
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登录微商城
广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