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防疫大锅汤rdquo

新冠肺炎卷土重来

面对疫情

中医药又默默出征了

“中药防疫大锅汤”

一碗两碗你下了肚

保证你的小脸儿啊

白里透着红~吃嘛嘛香~

要不要来一碗

此次深圳应用的“防疫大锅汤”是根据北医院(龙岗)牵头制订的《深圳市年冬春季预防新冠肺炎中医治未病指引》,依据中医养生保健理念,结合深圳市年(壬寅年)上半年气候特点——天气干燥,易出现风火偏旺、燥邪肆虐而设。

每日新鲜熬制的“防疫大锅汤”,发放给一线采样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和驿站的隔离群众。不少人有一点轻微的感冒症状,在服用“防疫大锅汤”后,很快就缓解了。“防疫大锅汤受到了普遍好评!

那么

“防疫大锅汤”

在中国历史瘟疫防治中

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今天我们就解读一下~~~

疫病在我国古代有多种称谓:疠、伤寒、温病、时气等,中医统称为瘟疫。瘟疫在古籍中一直有记载,如在甲骨文的《卜辞》中便有“疾年”的记载;《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素问?刺法论》中论及瘟疫:“无问大小,症状相似”;《说文解字》中记载:“疫,民皆疾也”;明代医家吴又可在《瘟疫论》中记载:“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也是中医药抗击瘟疫的历史。据记载,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次大型瘟疫。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在历代抗疫的斗争中,涌现出了葛洪、张仲景、吴又可、吴塘、叶天士等名医,为后世留下了《肘后备急方》《伤寒杂病论》《瘟疫论》《温病条辨》等不朽的名著。

古代中医治疗瘟疫有很多方法,如服药法、熏香法、悬挂佩戴法、药浴法等。而服药法中制作“大锅汤”预防治疗瘟疫,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历代医家在与抗击瘟疫的过程中,发现瘟疫具有传染性强、临床症状相似、危重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结合“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拟定出符合总体特点的方药,总结为可以大范围推广的“通治方”进行救治。

我们在电影中常看到这样的画面

在古代瘟疫爆发的时候

中医郎中带着徒弟在村口支起一口口大锅

熬制大锅汤救治百姓

使用“通治方”熬制大锅汤,也是中医药治疗瘟疫的一大特点。如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创制“普济消毒饮”治疗大头瘟,世人谓之“仙方”;明代吴又可论述“戾气”学说,创制“达原饮”,活人无数;”清代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载升降散疗效显著。

近现代以来,恽铁樵运用“麻杏石甘汤”治疗猩红热;冉雪峰创制太素清肺救燥汤等治疗白喉、天花、霍乱等瘟疫;年,医院中医郭可明为首的中医治疗小组,以清瘟败毒饮、白虎汤等为主方治疗乙型脑炎,收到显著疗效;年非典期间,国家颁布中医药预防方,“防疫大锅汤”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的疗效得到了老百姓认可。

特色与亮点

中医药全程参与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在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推出了“武汉抗疫方”,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推出的“清肺排毒汤”作为通治方推荐各地使用,均取得了显著疗效。全国各省市也根据不同地域、气候、人群、体质等特点,制订适合本地区的中医药通用方。

针对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疫大锅汤”的另一亮点是剂型与时俱进。各地在药物剂型上大规模使用了代煎汤剂和中药颗粒剂,医院制剂室和制药厂大量生产,避免了大锅汤存在的有效期短、不易保存、质量不好控制等缺点,极大的方便了群众服用。

中医治未病强调关口前移,预防原则是早预防、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扶正气、重祛邪、防传变。以下是北医院(龙岗)目前向社会推广“防疫大锅汤”的配方及应用,仅供参考,中药剂量需结合患者年龄及体质进行加减。

深圳市年春季预防新冠肺炎中医治未病指引“防疫大锅汤”药物组成:

黄芪15克、黄芩10克、柴胡15克、防风15克、桑叶15克、芦根15克、板蓝根15克、桔梗10克、薄荷10克、连翘1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

功效:扶正除疫、疏风润燥、清热解毒。

适应人群:密接者、疫情重点人群、防疫一线工作者等需要重点防疫的人员。

不重视中医,人民要遭殃!

中医中药,救国救民!孰不知,从一百多年来,西方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分裂瓦解中华民族,阴谋意图消灭中医。其目的就是为了夺取中华民族的生命健康权,控制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达到种族灭绝的目的!

国人不醒,迟早遭殃!

图文视频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

一个好的方法技巧一定源于一个好的理论知识

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qnwmh.com/lczz/136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