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发病率较高,目前所知,全球CVI患者数量超过1亿9千万:美国患病率约23%(男性万,女性万),患者年龄40~80岁,仅万患者寻求治疗;欧洲发病率为20%~50%,其中英国占20%~40%;我国静脉曲张患者约1亿以上,发病率超过15%。在近期召开的相关学术会议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医院血管外科的倪其泓医师就“射频闭合术治疗Hunter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的选择与疗效”这一话题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
CVI概述
下肢静脉包括深静脉(如股静脉、腘静脉等)、浅静脉(如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等)以及深浅静脉之间的交通支。某些交通支有其特定的解剖位置,例如:Hunter交通支位于大腿内侧中1/3处;Dodd交通支位于大腿内侧下1/3处;CockeetⅠ、Ⅱ、Ⅲ交通支位于小腿内侧距足跟6、12、18cm处。CVI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因素是由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的返流,最常见的是隐股静脉瓣膜和交通支静脉瓣膜的功能不全。
CVI治疗方式的选择
由于CVI涉及到大小隐静脉的主干、交通支以及浅表的属支,因此相应的外科治疗的选择也较多。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发布的《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年发布的荷兰静脉曲张指南更新以及年发布的欧洲ESVS临床实践指南均指出:已确诊的静脉曲张和主干返流患者,首选腔内热消融,如射频消融(或腔内激光)治疗;不适合使用腔内热消融的情况下(例如大隐静脉过于浅表的患者),予超声引导下的泡沫硬化剂疗法;不适合使用泡沫硬化剂疗法则需要手术剥离。
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安全有效
(1)安全性分析
欧美前瞻性、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Recovery研究结果显示:与腔内激光比较,射频消融具有更少疼痛、更少淤伤、更少压痛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2)有效性分析
Rasmussen研究将射频消融、激光消融、泡沫硬化剂、手术剥离治疗大隐静脉几种治疗方式的结果进行对比,共纳入条患肢。研究结果(Table1)显示,与其他治疗方式相比,射频消融和传统手术的1年有效率最高(95.2%)。在有效的基础上,射频消融的术后疼痛较轻、术后恢复时间更短,安全性也较高。
Table1
射频消融、激光消融、泡沫硬化剂、手术剥离治疗大隐静脉的比较
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方式的选择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复发的可能原因包括:新生血管形成;存在副隐静脉;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残存大隐静脉新血管形成;通过新血管形成连接旁路回流。
大腿段交通支腔内射频闭合处理方式常规有两种:一种起自交通支至远心段大隐静脉进行腔内闭合;另一种不进入交通支,而起自交通支近心段2~3cm正常大隐静脉至远段闭合。这两种处理方式的结果是:前者由于需要将导管置入交通支内,因而手术操作难度较高,手术成功率明显低于后者,且局部的热传导可能造成深静脉的损伤。有文献报道:通过比较术后静脉的持续闭合情况,两种术式可以得到相当的临床效果。因而我们更推荐起自交通支近心段2~3cm正常大隐静脉至远段闭合这一处理方式。
总结
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是CVI发病及复发的主要因素之一。术前B超的评估对于治疗有重要意义。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安全有效的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