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米开外,雌雄莫辨;十米开外,人畜不分。
没错,这形容的就是近视的人……
有人说,近视的人整天都在抱怨生活多不方便,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为啥不去做手术?
唉,那是因为有种种担忧。
网友A:眼睛脆弱又重要,万一手术失败怎么办?我可冒不起这个风险。
网友B:我来现身说法吧。14年做的手术,前几年效果很好,世界重回清晰的感觉太好了!但今年2月份开始,眼睛就总是酸涩、流眼泪,手机看没一会就觉得很疲惫。现在很担心会继续恶化,人生还有几十年,开始后悔了。
网友C:为什么不做,原因就是还不相信这个技术。第一批做近视手术的才二三十年,现在技术成熟了吗?为什么眼科医生自己都戴眼镜,不做手术呢?
一、为什么眼科医生自己不做手术?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眼科副教授陈开建表示,并不是眼科医生自己不做手术,而是这手术有严格的条件限制,有的人就不适合做,比如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炎、急性结膜炎、严重干眼症等疾病患者。再者就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想要做手术,有的人戴眼镜自己本身也能接受,这就是一个选择性手术,可做可不做。
从职业需求来说,眼科医生往往需要进行很多比较精细的操作,而近视眼(度左右)对于他近距离操作,更方便。
而且,你看到的并不是全部,有些没戴眼镜的医生可能是做了近视手术,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相关资料显示,眼科医生(约3.6万)群体相比全国近视(约4.29亿)的人群来说,基数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在眼科医生人群中做过近视手术的比例却比近视群体的朋友要大很多。
所以,并不是医生害怕眼科手术不成熟、不安全、有后遗症等原因,大家不要再误会医生了。
二、至今还不了解,近视手术是如何进行的目前的近视手术以激光手术为主,主要就是医生先设置好模式,然后传输激光脉冲,使其聚焦到患者的角膜组织,并进行各种靶向切削(光爆破),切削掉一定厚度的角膜形成凹透镜,帮助患者获得视力。这相当于把自己当角膜做成一副“近视眼镜”,永久“佩戴”着。
但是激光也分类,有全飞秒、半飞秒两种,两种方法最终达成的视力改善效果差不多,但是在手术方式上还是存在一些差异。
全飞秒
不需要制角膜瓣,直接在角膜上进行微小侧切,并利用激光在角膜基质内切割出一个微透镜,然后通过2mm左右的切口手动取出微透镜,以达到改善视力的效果,术后2-4小时有轻微刺痛感、胀痛感。
半飞秒
需要制瓣(20mm),完成后再进行角膜基质层切削,最后合上角膜瓣,术后3-5小时有明显的刺痛感、异物感以及流泪等不适症状。
一般来说,全飞秒因为没有制瓣,所以可避免因角膜瓣有可能产生的移位、上皮植入、脱失、皱褶等风险,对于军人、热爱运动、年轻人士的近视眼患者会更安全,当然价格也相对更贵,具体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三、哪些人适合做近视眼手术呢?上面我们已经说了,近视手术是可选择性的手术,所以只要是有意愿、有摘镜需求的人,在检查合格,符合手术后,都可以进行近视手术。
手术适应症:
年龄18-55之间,低于18岁的人群,眼部结构可能还没有完全稳定,而高于55岁,手术意义不大;
近视的度数相对稳定,2年内每年近视增长的度数不超过50度;
停用角膜接触镜达一定时间,如软性角膜接触镜停戴超过7天,硬性超过1个月;停戴角膜塑形镜超过3个月;
通过有资质医师的专科检查,排除重度弱视、重度干眼症、严重白内障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全身结缔组织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禁忌症。
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可在准备手术前,咨询一下专业的医师,看自己是否符合做近视手术的条件。
近视手术和其它的手术一样,也是有一定的风险的,所以,大家在做近视手术前,一定要了解清楚。
四、近视手术可能引起哪些后遗症?1、矫正过度
矫正度数超过预期,变成远视,导致看近的时候视力差、眼睛容易疲劳。一般这个后遗症比较轻微,如果觉得不舒服也可以等度数温度后再矫正调节。
2、暗光下视力低下
比较少见,主要是指一些患者在手术后,感觉到夜间视力比较差,尤其是开车的时候,感觉有光晕,看得不是很清楚。
3、干眼症
最常见的后遗症。由于角膜发生变化,患者术后可能会有干眼症的表现,不过一般都比较轻,或是本身术前已经有轻微干眼表现。可以使用人工泪液来缓解,平时避免眼睛疲劳,有意识的多眨眼。
温馨提醒:任何手术都是有风险的,不可能完全避免,较少比例的后遗症是允许出现的,不能将它描述为普遍性风险。大家也不要过于担忧,近视手术经广泛研究多年临床观察,已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近视方法。
为了得到基础的保障,建议大家选择做手术时,还是医院进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