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孟会缘
编辑/温之周
尽管今年的3·15晚会将最后一炮瞄准医美培训,并揭露了其中的“零门槛”、“高费用”、“包教包会”等猫腻和乱象,但无法掩盖的是医美行业仍然充满了想象力。
《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亿,增速超过20%。调研结果表明,超八成大众人群对医美接受度较高,预计到年国内医美消费用户规模将超过万。
高达千亿的用户消费市场,除了作为主力消费人群的年轻人之外,50岁以上的银发人群正在成为一股不容小视的医美消费新势力。或是不仅仅为了美观的偏医疗行为,或是受到外界鼓动跟风做热门项目,亦或是感受到自然衰老后进行紧急抗衰......怀揣着对医美效果的美好憧憬,老年人也大胆迈开了尝试的脚步。
当然,因为行业安全问题突出,不少老年人也和年轻人一样遭受着“黑医美”的威胁。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年全年医美投诉量就超8千条,投诉问题集中于资质不明、虚假宣传效果、诱导医美贷等。
蒙眼狂奔的医美行业、屡曝不止的医美乱象,让一部分学着为“变美”买单的老年人也吃到了苦头。
这些老年人为什么要做医美?
今年57岁的张琴,在女儿的陪伴下终于鼓起勇气做了第二次双眼皮手术。更确切的说,这一次手术的目的,是解决十几年前那场失败手术过后留下的后遗症——难以闭拢的上下眼皮以及过于明显的愈合瘢痕。
“那个时候谁懂这些啊。”张琴还记得,自己最初只是想处理一下上眼皮过于松垮的问题,以让视野变得更开阔一些,毕竟这已经影响到了她的日常生活。彼时,听从熟人介绍的她相信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美容院,并进行了一次价值几百块的割双眼皮手术,哪知道这个决定会让她后悔至今,“还是怪我不该贪小便宜,要么就忍着不做,医院做。”
本来只是上眼皮压迫视线,在手术后却变成了上下眼皮闭不拢,睡觉时都只能半睁着眼,而且还附带了两条难看的疤痕,“最开始那几周我还以为是没恢复好,等到伤口彻底长好过后才发现是手术出了问题,我第一时间就去找那家美容院要说法了,可店面早就关了人也找不见了。”
有限的经济条件,使得医院那高达四位数,有些甚至是五位数的修复费用后选择了放弃,“第一个是出不起那份钱,第二也是不好说还能不能修复好”。直到张琴的女儿在参加工作之后,一家人才又商量着要将这个问题彻底解决掉,“医院和医生都是女儿帮我找的,她带着我跑了很多家也问了很多人才确定下来的。”
跟医生聊过之后,张琴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上睑提肌无力上,因此会出现睁力不足和睁眼角膜暴露度不够的情况。需要通过上睑下垂矫正手术对上睑提肌额肌进行调整,给上睑提肌适当力度,使瞳孔曝光度变得正常并恢复正常视线。
换句话说,十多年前那次失败的双眼皮手术,确实不是从张琴的实际需求出发给出的解决方案,且不当的手术操作还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听医生说第一次手术已经把组织结构给破坏了,现在要重新切开给我修复好,必须要非常有经验的人动手才行,还是希望能给我做好吧。”
与将医美项目更多视为偏医疗用途的张琴不同,53岁的周女士只是单纯觉得自己的下眼睑皮肤松弛,过大的眼袋十分影响美观,这才想要通过医美手术改善一下,“我还是刷短视频看到的,有人专门做直播给介绍各种医美项目,听这些主播说眼袋只要做手术割掉就行,不是什么大问题。”
一位专门为求美人士解惑的医美主播
在慎重咨询和多次比对过后,周女士专门选择了某一线城市的医美机构进行手术,“这家也是主播推荐的,我还特意打听过,他们名气这么大不缺客人,手术经验应该也更多一些。”没成想,做足了功课的周女士也“翻车”了。在术后,她竟然出现了双侧下睑局部凹陷等症状,且后续6次修复均无任何改善,这让她多多少少对医美有些心灰意冷,“这和主播说的完全不一样,我太后悔了,不该冒险一来就上这么大的项目。”
正如周女士所说,实际上像她这样试图通过手术一步到位的银发族并不多。以锌刻度接触到的一位最高龄用户为例,今年78岁的王奶奶是首次接触医美,她的选择更加保守,只打了除皱针,可以说不管是操作难度还是手术风险都要小很多。
这也更加符合更多老年用户的消费心理,根据新氧数据颜究院医美查提供的年前两个月的消费数据,50岁以上人群其实更加青睐抗衰、美白类的轻医美项目,从订单量来看,他们下单最多的项目则是除皱瘦脸、玻尿酸、美白嫩肤、清洁祛痘、激光脱毛。
比起需要动刀做手术类的项目,银发族们更加愿意尝试以“无创伤、无风险”为宣传重点的轻医美类项目。而王奶奶之所以如此高龄还要追求“变美”,只因参加儿子婚礼时不想被年轻的亲家比下去。
从上述案例和数据不难看出,医美正在俘获一个又一个银发族的芳心,但受制于“黑医美”的行业通病,他们也不得不承担因此带来的风险。
选择保守,却更易遭遇“黑医美”
“现在55岁以上人群做医美的可以说相当多。”重庆艺星微整注射院长刘中林告诉锌刻度,因为这部分人群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而且他们在进入退休生活过后会有更充裕的时间,加之他们确确实实正在面临衰老问题,银发族在医美消费方面的上行趋势非常明显。
以前的医美叫整形,即有功能缺失了要完善它的功能,而现在的医美,不仅仅是完善功能,还有保障外观和心理需求。刘中林院长表示,现在不管是微针领域还是外科领域,相关用户都在逐年增加,但老年人群体总体来看还算不上主流消费人群,“‘60后’、‘70后’这批人当中,有很多人虽然也开始追求这方面,不过前期的生活还是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只有当他们有特别需求的情况下才会去做医美。”
相较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80后”、“90后”和“00后”,银发族在做医美之前会考虑到未来的生活问题,只有在保证吃饱穿暖的情况下,才会去想如医美这类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从这个角度讲,老年医美用户的确在不断增多,但他们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最主流的医美消费人群。”
但老年用户依然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