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街旧名:见证广州沧海桑田
广州老街的名字 在4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广州地区范围已有人类活动。 广州建城已有2000多年历史,难得的是,广州城垣由小到大,但城区中心一直没变,广州入“历史文化名城”之列并不是浪得虚名。 秦代于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南海郡尉任嚣始建番禺城(古广州名)。西汉初赵佗建南越国,扩建此城为国都,人称赵佗城,城区中心约在今越秀区东起新大新西至仓边路、北起越华路南至中山路。汉朝番禺已玉成国闻名都会,三国时吴国交州刺史步骘扩建赵佗城。公元226年,吴国设广州建置,治所在番禺,此乃广州得名之始。汉晋之际,广州渐成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至唐朝已成为世界著名大港,城西的“蕃坊”(今光塔路一带)成为外国商人聚居的闹市区。城南的商铺也愈来愈多,故唐末岭南最高执政者清海军节度使刘隐扩建南城,其弟刘岩接兄之位后建南汉国,经济称雄于五代十国时期,广州城(时称兴王府)城南、城西郊外均建有供王族享乐的离宫,周边地区渐有发展。至宋朝,广州周边有8个卫星镇,广州新建3城,城区扩大。明朝,广州3城合一,城墙北至越秀山,西至今人民路,东至今越秀路,南至今一德路、万福路。清朝增建东西“鸡翼城”,城墙建到江边。 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令城区外也出现繁华闹市。明朝在城西建起接待外宾的“怀远驿”(今扬巷怀远驿街一带),带旺西关,至清朝10三行行商建商馆、富商名宦聚居西关,更令西关成了“无寒暑、无昼夜”的繁华之地,声名远播,有人便以为西关一直是广州的城区中心。10三行毁于大火后不久,沙面成了租界,外商云集,建起很多欧陆风情的建筑。民国初,拆城墙、广州建市,市区扩大,城建不断发展。新中国时期,广州市区更不断扩大,城建远超从前,新的商业闹市愈来愈多。 经济、文化的发展,总在城建中打下印记。广州很多老地名,反应了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人说是“五彩缤纷的谜团”一点不假。寻根问底,可圈可点,会使我们增加很多知识,更深入理解广州的历史文化内涵。比如西来初地,得名于南北朝梁代时印度名僧达摩来中国最初在此登岸;旧称双门底的北京路步行街,得名于唐末刘隐建的“双阙”;芳村区的花地,发源于名僧达岸于南汉时建寺讲经,吸引众多信徒聚居,以种花为业,渐成花卉之区,于清代还有“人日游花地”之俗;西湖路得名于南汉至宋朝的旅游胜地西湖,今仍存药洲遗址九曜园;康王路源于康王直街,其名为记念南宋勇敢抗敌的康将军;横贯几条马路的濠畔街,得名于明代繁华超过南京秦淮河的玉带濠;豪贤路得名为记念明末抗清爱国诗人黎遂球;一德路得名于反抗侵犯的组织1德社学;十三行路得名于清代外贸代理行商;先烈路得名为记念颠覆清皇朝独裁统治的民主革命者;新大新旁边的昌兴街,得名于回广州投资商业的澳洲华侨蔡兴、蔡昌兄弟……一个个地名故事集中起来,足可以写成过百万字的历史纪实文学作品。 如果概括一下,广州地名反应广州历史的有几大类。反应城区沿革的,如大南路、文明路、大北、小北、西门口、大东门,均与旧时城门有关。反应城市经济的,如打石街、卖麻街、桨栏路、农林路、工业大道等,可见古今经济变化。反应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如西来初地、光塔路、怀远驿、十三行路等。反应近现代革命英雄史迹的,如先烈路、中山路、仲元路、执信路、陵园路等。反应旅游资源的,如西湖路、荔湾路、花地、流花路、光孝路等。还有反应地理变化的、人口迁移的、民俗风情的等等。广州的地名仿如万花筒,你探头细窥,1晃动便换一个彩图,使人琳琅满目。(龚伯洪)
应元路 古井清冷,书院深深 应元路在越秀山南麓,东起越秀山体育场东门,西至解放北路,这条不长的道路与东风路拥抱着中山纪念堂和广东省政府大院。 越秀山麓一带文化气味亘古至今,广州市立第一中学、市立第二中学便都在越秀山麓。 岭南著名书院学海堂原址上诞生了广州市立第一中学。1824年两广总督阮元在越秀山麓创办的学海堂人材荟萃,成为广东最高学府,以后广州陆续有很多书院和学堂参照学海堂创办,越秀山麓的菊坡精舍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从粤秀、越华、羊城3所著名书院就读过的学生中提拔人材进修培养。 应元路得名于应元宫和应元书院。清初平南王尚可喜领兵南下平定广东,他的儿子尚之信在越秀山麓建造应元宫,作为姬妾的梳妆楼,平南王后来参与“3藩”之乱,清廷停息后,应元宫前后被辟为佛寺和道观,在二次鸦片战争中遭毁。 同治年间,三元宫旧址上建起了应元书院,规定举人才能入学。1871年,该院书生梁耀枢还高中状元。民国后,在废弃的应元书院原址上建了执信中学,以记念民主革命先行者朱执信,李大钊、蔡元培、廖仲恺等当时曾担负执信中学的校董,执信中学迁址东山区执信路后,原来校址成为今天广州市2中校园的一部分。 在应元路上,有一眼古井,又名九眼井,是广州开凿最早的一个井泉。据记载,越王井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古代广州因多受海潮影响,地下水质较差,大部分卤咸。明武宗正德年间,学士黄谏写《广州水记》时,将广州城内的泉、井、涧的水质分为10等,云:广州城内的九眼井为最好。越王井水质优良,令历代广州封建统治者垄断了该井的使用,不准百姓染指。五代时南汉王刘龚称此井为“玉龙泉”而独享。至清朝,平南王府霸占此井达10年之久,并在井4周建有围墙,派兵把守。现越王井九孔井盖残石尚存,井身全部是石砌,直径2.1米。因井底淤积,深仅7米。其旁有“9眼古井”石碑,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河浦路 古老别墅,风韵犹存 正午时分,漫步新河浦路,宽阔的街道少有行人,偶尔有轿车匆匆而过,静幽异常。 新河浦路北面是一排老式红砖洋楼,厚重的红砖显示出昔日的光辉,或旧颜未改或古屋披上新装,马路南边则是河涌,在古树簇拥中静静流过,古树绿荫下光影班驳,洋楼显古,鸟鸣路更幽静,看着上世纪的仿西洋式建筑群,让人恍如隔世,忘记身在何处。 新河浦路一带的老别墅风韵犹存,吸引了投资者垂青,其实在广州培正路、烟墩路、寺贝通津等一带和西关逢源街、昌华街也有为数不少的老别墅。有些老房子、老别墅成为酒吧、咖啡屋、茶吧等时尚休闲场所;有些被改作写字办公用处。如新河浦一带的别墅区,这个区域别墅的较多业主在国外,而且较多物业被列为文物保护物业,虽然这里的旧别墅可出售,但新业主不可改变旧别墅的外观,只可进行室内装修。 以新河浦路上的别墅群为代表的东山民居建筑大多诞生在上世纪2三十年代,这类住宅楼房一改传统建筑“青砖石脚”西关大屋的格调,以独有的厚重红砖为基调,吸取欧美各类别墅情势结合地方建筑特点而建,令这一带出现了独特的异国风采。最特别的是,东山洋楼多是独楼独户的大户人家住宅,具有不小的院落,与西关成排成列紧凑的老房子相比,明显多了几分气派。 这批东山洋房里曾居住过国共两党著名的人物,如毛泽东、廖仲恺等,也曾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如“中共3大”。而今,这些有着历史意义的古建筑,有的已灰飞烟灭,湮没于历史长河中,有的则旧貌换新颜,仍散发着昔日的光彩。 新河浦路22号-24号春园是一个值得写入历史的建筑,春园在党史上地位赫然。从1923年,中共中央机关办公处一直设在这里。中共3大期间,春园成了党中央机关人员的活动地方,包括国际代表马林和出席代表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都住在春园24号二楼,并在此讨论修改中国共产党党纲、党章问题,起草大会的宣言和各项决议草案。 如今旅游24号别墅依然气派,门前的两个大柱上蹲着两只威风的石狮子,铁门上刻着“春园”两字。听说后来,春园转卖给了一名华侨。现在,春园22号是幼儿园,而24号、26号屡次被转手,现成私人住宅。相比之下,24号明显更具“光彩”,外墙被粉饰一新,门口除一对石狮子“看门口”外,牢固的铜色大铁门更是增加了房子的英气。 光孝路 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提起光孝路不能不着墨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孝寺,它坐落在光孝路北端,是岭南地区最古老、范围最大一座名刹。 由正门入寺,香火燃烧了千年的光孝寺里正在进行大规模维修,不时有外国游客进入参观。寺内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铁塔、六祖殿等,环境幽静,菩提、榕树古木婆娑。 走在通往光孝寺的光孝路上,沿途会经过1座基督教堂――光孝堂,与寺庙相去不远。“海上丝绸之路”不但带来了经贸来往,更加广州输入了丰富的宗教文化。广州是佛教最早传播地区之一,在南朝时期,印度菩提达摩航海东来,在广州结革为庵,开中国佛教之源;在伊斯兰教创建初,广州诞生了国内最早的清真寺――光塔寺,而1888年竣工的圣心天主教堂也是中国最为庞大的哥特式教堂。 光孝寺见证了广州的历史。民谚说: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公元前2世纪,这里本来是西汉南越王赵氏宅地。三国时,吴国贵族――后来的经学家虞翻居此讲学长达30年之久,所以又称虞苑。虞翻死后,家人赠宅为寺,这里开始成为寺庙。光孝寺历史上曾屡次易名,光孝寺之名得于宋高宗年间,沿用至今已有800多年。 在佛教历史上,光孝寺地位特殊,公元676年的一天,光孝寺印宗法师正在传授经文,一个外来的和尚悄悄进去恭听,突然吹来一阵大风,悬挂在大殿的佛幡被吹得左右飞舞,僧侣们议论纷纷,一个和尚说:“幡是无情物,是风在动。”另一个和尚坚持说:明明是幡白癜风治疗动,哪里是风动?一时间双方各执一词,那个旁听的外来和尚便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人的心在动。在坐的人一听,无不感到震惊,印宗法师见来者出语非凡,约请他入室询问,才知道眼前的便是人们追寻了16年的六祖惠能。传承了5祖衣钵的惠能为了回避神秀等人追杀,回到故乡新兴长时间隐居。因而惠能在光孝寺接受削发受戒,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第六代宗师。从此,光孝寺更加名声大噪。 在建筑上,光孝寺也有惊人之处,大殿的屋檐适应了广州高温多雨的气候,巨大的屋檐伸出近3米,这个长度在使用钢筋混凝土的当代也算惊人,但这巨大的出檐完全靠层层的木坊交错叠置的技能悬飘出去,这样巨大的斗拱和出檐,显示了壮盛时期的大唐雄风。 光孝寺里文物和遗址众多,有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唐代的六祖发塔,南汉的千佛铁塔,宋明时期的六祖殿等,它们对研究中国佛教历史和广东历史具有相当价值。 长堤大马路 乘时而兴,失势转寂 20世纪初长堤大马路建成,但它的昌盛则是上世纪2三十年代,到今天短短数十年间,它便由衣冠华楚的青年转入外貌稍显古旧的迟暮英雄。 沿街逡巡,羊城电影院、大三元酒家等老牌商铺仍然在经营,而另外一些老字号店铺少人光顾,生意平淡,显得有些颓败。 自东向西,龙王直街、游龙坊、靖海路和潮音直街等与长堤大马路交汇,这些街名中既有海又有潮水的声音,还有人类想象的海龙王,因而可知此前长堤大马路在修筑之前处在汪洋大海之缘。 曾在数十年前,长堤大马路上诞生了广州人耳熟能详的招牌:羊城电影院、大三元酒家、海珠大戏院、华夏百货公司等。其中大三元酒店,1919年就在长堤路开张了,上世纪30年代已跃居广州四大食府之首。长堤大马路上创办于1902年的海珠大戏院,是广州仅存的1间古老大戏院,曾是市内范围最大的戏院,三层楼2000个坐位,号称“广州戏霸”。 旧时,长堤大马路、沿江路聚集了老广州的精华。如今大部分已退出江湖,幸存的一些老商铺已难以为继,只能委曲度日。而富丽华大酒店、信记海鲜、佐丹奴、麦当劳等“新生代”店铺的生意额则比较高。 60多年前,风华正茂的长堤大马路上诞生广州的标志建筑:爱群大厦,64米高的爱群大厦以广州第一高楼的身份证明了这条马路白癜风是什么引起的的重要地位,而随后这曾的广州第一高楼屡次易主。第一高的变迁,印证了广州商业圈的转移。而在此期间,由于沿江西路的开辟,占据珠江边旺地的长堤大马路退居“二线”。 如今长堤大马路上,接近沿江路酒吧街的东端开了几家酒吧和卡拉OK厅,光顾的市民相当多;而西端(接近海珠南路处)则与一德路的商业气氛较类似,三轮车推辞海味、干货的搬运工随处可见。当年昌盛的商业巨子如今要主动寻求与周边商业旺街的产业衔接。 乘时而兴,失势转寂,数10年内的起伏让人喟叹,犹如人生之无常。 近期,广州市公交公司新近开设的旅游线路在长堤大马路设了两个站点,可以印证长堤大马路过去的魅力,但长堤大马路不能总活在自己过去的影子里,据称政府相干计划行将出台,长堤大马路可能成为“风情购物一条街”,希望长堤的魅力重现。(景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