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级领导到科级干部,每逢年节争先恐后成群结队给县委书记送礼;县委书记从半推半就到习以为常,再到谁不来送不放心,并边收礼边交公以避责。双方均称对当地的风气感到无奈:不收不送,工作不好展开。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期对已争议两年之久的萧县原县委书记毋保良案做出终审裁定,萧县80多名送礼干部也被免职。
新华社徐海涛刘美子
(据新华社9月4日电)
收礼者:送礼是关系的证明
近期,安徽萧县80多名领导干部被免职:从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县长等数名县领导班子成员,到财政局长、交通局长、教育局长等十几名县直单位领导;全县23个乡镇,近20名党政一把手被免。
这些干部的落马都与一个人有关:原县委书记毋保良。自2012年3月被双规,毋保良案经历了漫长的司法程序。安徽省高院最近终究裁定保持原判:对毋保良非法收受他人1900万余元财物,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法院认定,毋保良10年中收礼1000屡次,这客观上有外部风气影响,但其思想深处对送礼风气的屈从顺应乃至利用才是主因。
办案人员介绍,2003年,毋保良调任萧县常务副县长。尔后,他努力和各级干部搞好关系,将吃吃喝喝、请请送送作为密切上下级关系、搞好工作、提升威望的途径,在一团和气的氛围中开始了受贿行动。
2007年后,毋保良前后升任萧县县长、县委书记,仕途顺遂让他尝到了送礼的甜头,以致后来认为这是一种关系的证明。其自述,有的干部节日期间没来送礼,他还会怀疑是否是对自己有意见,直到这个干部节后补上礼金,我才放下心来。
萧县一名曾给毋保良送礼的干部告知,对当地很多干部来讲,县委书记收不收自己的礼、收多少,某种意义上已成为是不是被看成自己人兄弟,是不是被核心权利圈接纳,乃至有没有发展前途的意味。
送礼者:大家都送,我不送不好
在对毋保良的起诉书上,向其送礼的人员多达近300名,公职人员占一半以上。这些送礼干部又分三类:第一类是向毋保良行贿且本身亦有贪腐行动的干部;第二类是曾行贿但数额不大,且能主动交代的干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部;第三类干部,法院审理认为,他们为联系感情、处好关系在年节时送给毋保良金额不大的财物,虽不排除有谋求关照之意,但直至案发也未提出明确请托事项,故认定为非法礼金,但不以犯法论处,此类款项不计入行贿数额。
萧县被免职的80多名干部,属于后两种情形,尤以第三类为多。
办案人员介绍,萧县干部送礼有四大特点:1是人数多、涉及面广,送礼者从县领导班子成员到县直、乡镇领导,乃至退休干部;二是多集中在过节、婚嫁,以人情来往为名;3是次数多、时间跨度长,很多人送礼延续5年以上,有的从毋保良2003年来萧县任职直至2012年失事,年年送;四是半公开化,年节送礼成惯例,很多干部送礼时成群结队,有一名干部曾3次与其他干部结伴而行,共同送给毋保良4.8万元。
有事送礼,没有请托事项为什么也要送礼?萧县多名送礼干部说,一方面为了和毋保良套近乎、搞好关系、工作中得到关照,另一方面则是随大流:春节、中秋节,各单位都这么做,很多人是代表单位送礼,费用由单位报销。
萧县当哪里治疗白癜风最专业时就这个风气,大家都送,我不送不好。一些被免职干部感到委屈,特别有些人只送过3五千,更认为处理太重。
毋保良这样描写萧县的送礼成风:我在任县长、书记期间,每逢春节和中秋节只要在办公室,许多乡镇和县直机关负责人就会以汇报工作名义送钱。办公室送不掉就送到家里,节前送不掉的就节后送,一次送不掉就屡次送,反复送,直至送掉为止。有几个干部给我送钱,送一次退一次,退一次就再送一次,反反复复达五六次之多。
●内幕
为免责,毋保良将部份赃款用于办公
毋保良收礼有一大特点,即边收边交。从2006年到2012年,他前后将收受的1790万元交存到县招商局和县委办,用于公务开支。办案中,这部份款项算不算受贿成为争议焦点。
法院分析认为,毋保良历年收和交的时间、金额均对不上,也未及时交到纪检部门、廉政账户,而是交到便于控制的下级部门,且知情者极少。综合来看,毋保良构成受贿罪的所有要件,至于他将部份收受财物用于办公,属于犯法既遂后对赃款的一种处理方式,不影响定性,只作为量刑时酌情斟酌的因素。
这类看似不合情理的边收边交,实为毋保良面对腐败风气时摇摆心态的产物。他解释,任职后期权利增大,收礼愈来愈多,内心也愈发恐惧。在贪婪、恐惧和侥幸3种复杂心态斗争下,想出了一套回避打击、掩人耳目、自我安慰的办法。
既然上交,为何不交到纪检部门?毋保良亲属称,他担心如果公然交到纪委,打破了潜规则,会暗中被孤立,影响工作和个人发展。
据悉,2012年春节前,听闻组织上正在调查其问题,毋保良召开全县干部廉政会,表态坚拒收礼。结果,往年他每一个春节能收几百万,那年只收了8万元。办案人员说。
●短评
随大流送礼被免不值得同情
近期,安徽萧县原县委书记毋保良因受贿被判刑,萧县80多名领导干部因给毋保良送礼被免职。一些干部感到委屈,认为萧县当时就这个风气。笔者认为,随大流送礼本就不对,没有甚么可委屈的,为此而被免职不值得同情。
在萧县的这起案件中,被免职的送礼干部包括县政协主席、副县长、财政局长、交通局长等。他们中的很多人对走动钱进心知肚明,对送礼文化和官场风气其实不陌生。表面上是受大家都送,我不送不好的风气影响,其实这些人都寄希望送礼来套关系,得关照,以礼换前程,如此大行潜规则岂能不被免职,又有甚么可委屈的?
官场送礼不但助长官场不正之风,更会破坏社会公平。一旦送礼成风,容易在当地构成干得好不如送得好的印象,会让很多真正干事的干部意气消沉,不再把重点放在工作上。干部送礼以后,又会想着把付出的本钱变本加厉捞回来,从而滋生腐败。
根治官场送礼歪风,不但需要规范权利运行,革除利益交换,也要对助长不良风气的行动大力惩办。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样的随大流者不值得同情,就该严查重办。
新华社李亚红(据新华社9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