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面神经,你了解得有多少

在十二对颅神经中,面神经排行老七(VII)。虽然排名靠后,但它却是不折不扣的「明星神经」。

只要你是一名神经科医师,就会经常和它打交道,而你的上级也经常会拿它来对你进行灵魂拷问。

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准确地说出面神经走行,那么恭喜你,逼格瞬间提升。但如果答不上来,嗯,不好意思。而在上级的眼里,可能又是一阵唏嘘……言归正传,作为神经科医师,如果真的对面神经不够了解,那还真说不过去。所以,有些看家的本领,必须熟练掌握。总体来讲,面神经属于混合型神经。其走行长而曲折,包含运动、感觉、副交感神经运动纤维。就功能而言,其主司「流泪、流涕、品味、分泌唾液、运动面部和降低声音」。关于面神经的解剖掌握面神经的解剖学知识是每一位神经科医师的必修课。在第八版《神经病学》中对面神经经典的走行描述是这样的:(运动支)发自位于脑桥下部被盖腹外侧的面神经核,其纤维行于背内侧,绕过展神经核,再向前下行,于脑桥下缘邻近听神经处出脑。此后与位听神经并行,共同进入内耳孔,在内听道底部,面神经与位听神经分离,再经面神经管下行,在面神经管转弯处横过膝状神经节,沿途分出镫骨肌神经和鼓索神经,最后经茎乳孔出颅,穿过腮腺,支配除咀嚼肌和上睑提肌以外的面部诸表情肌及耳部肌、枕肌、颈阔肌及镫骨肌等。没错,上面这段话你肯定读过很多遍,但估计是翻书马冬梅合书孙红雷的节奏。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份高质量的配图了,结合配图来记忆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第7版《临床神经病学定位》第页按照面神经的走行,一般将面神经分为如下四段:1.神经核和神经束段2.脑池段3.颞叶内段4.外周段其运动支所支配的面部表情肌大抵分如下几个部分:1.颞支→额肌+眼轮匝肌2.颧骨支→大颧肌+小颧肌+提上唇肌+上唇鼻翼提肌3.颊支→颊肌+口轮匝肌4.下颌缘支→口角降肌+降下唇肌+颏肌5.颈支→颈阔肌第8版《神经病学》第38页中间神经代表面神经的感觉和副交感神经的部分,从上面的配图中也能看出来,上涎核、泪腺核、孤束核(味觉)均会汇聚于内听道。运动支和中间神经在脑桥小脑角外侧连同第VIII脑神经(前庭耳蜗神经)继续并行,与听神经、内听静脉、内听动脉共同进入内听道,这时候的面神经走行已属周围神经径路部分。在经过颧骨出颅(经茎乳孔出颅)这一过程中,面神经又分为如下几个区段:1.内听道段2.迷路段3.水平段(鼓室段)4.乳突段(垂直段)面神经在其走行过程中,接受多个动脉供血:其颅内段接受小脑前下动脉(AICA)供血;岩骨内段接受脑膜中动脉浅支+耳后动脉茎乳突支;颅外段接受来自茎乳突支、耳后动脉、颞浅动脉、面横动脉供血。关于面神经的临床评估对于面神经功能的临床评估,总体来讲,包括运动、感觉、反射、副交感神经功能几个方面。其中最经典的是关于运动的评估,比如在临床上我们经常会要求患者提眉、皱眉、挤眼、微笑、鼓腮、撅唇等动作,如果两侧对比起来有收缩的不对称性,往往就有一些阳性发现了。感觉功能最经典的是涉及舌前2/3味觉,是在伸出舌的每一半侧检查味觉,两边不一样即有阳性结果。当然了,耳后神经所支配的耳后一小片皮肤的感觉也属于面神经感觉功能的一部分。关于面神经的反射功能,主要涉及到角膜反射和眼睑反射。需要了解得是,面神经是角膜反射的传出支,而角膜反射的传入支为三叉神经第一支(眼支)。经典的反射路径是:角膜→三叉神经眼支→三叉神经脑桥核→两侧面神经核→面神经颞支→眼轮匝肌→闭眼。关于面神经的副神经功能,主要涉及到核下性的面神经病变,可能会出现流泪功能的受损,而核下性病变时,也可能会有过度的流涎。关于面神经的临床定位这里最经典的应用是就是中枢性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了。有一个原则需要知道:支配上部面肌(额肌、皱眉肌、眼轮匝肌)的神经元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控制,支配下部面肌(颊肌、口轮匝肌)的神经元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控制。有了这个原则,定位就有了规矩可依。下面表格是关于中枢性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可以说相当经典了。你可能会觉得关于面神经的解剖比较复杂,其定位也比较难。确实如此,尤其是对于初学者而言,但有一个技巧就是按照面神经从中枢发出的走行过程来理解记忆,这样感受会好很多,也容易理解。第一部分:核上性病变一般来讲,在核上性病变(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时,在受累半球对侧的面下部随意运动瘫痪,但额肌、眼轮匝肌功能相对保留。如何理解呢?是时候放出下面的图了。第八版《神经病学》第39页看图就明白啦,支配上部面肌(额肌、皱眉肌、眼轮匝肌)的神经元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控制,而支配下部面肌(颊肌、口轮匝肌)的神经元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控制。因受双侧支配,所以核上性一侧的病变只会出现受累半球对侧面下部表情肌的运动瘫痪,而面上部因为双侧支配双保险的原因而获得幸免。如果一个人比较倒霉,双侧都有核上性病变的话,那么不好意思,面部双侧瘫痪(包括上部下部)就跑不掉了。第二部分:核性和束性病变(脑桥病变)顾名思义,这一部分病变影响的当然是面神经核。这种情况下所导致的病变就是周围型面神经麻痹,就会出现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如果是该部位完全性的病变,则有一侧所有面部表情肌麻痹(当然会出现额纹的消失)。查体的话会发现患者患侧不能蹙额、提眉、闭眼(Bell征)、鼓颊等,而表现在反射功能上就是患侧角膜及眼睑反射的减弱,偶尔会有听觉的过敏。Millard-Gubler综合征(米拉德-吉布勒综合征)是因脑桥腹侧病变阻断面神经及外展神经束、皮质脊髓束,会表现出如下表现:1.同侧周围性面瘫;2.同侧外直肌麻痹;3.对侧偏瘫Foville综合征(福维尔综合征)是因脑桥被盖病变破坏面神经束、皮质脊髓束、脑桥旁正中网状结构所致,会出现如下表现:1.同侧周围性面瘫;2.对侧偏瘫;3.向病变侧共轭凝视麻痹Eight-and-a-halfsyndrome(八个半综合征)是因脑桥尾端背侧被盖部病变所致,会出现如下表现:1.同侧周围性面瘫;2.核间性眼肌麻痹+水平凝视麻痹上述的几个征象都具备很好的临床定位价值,作为神经科医师,应当掌握。第三部分:脑桥小脑角病变(后颅窝病变)该处的病变可以出现如下的表现:1.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包括舌前2/3味觉丧失)不伴听觉过敏2.同侧耳鸣、耳聋、眩晕(累及第VIII对脑神经)第四部分:其它部分对于神经科医师而言,面神经的应用必须烂熟于心,做到信手拈来,但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对神经科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不断重复却又在重复基础上再次提升认知的一个过程。我们只管去重复,必会有所得。编辑

江十一题图

站酷海洛投稿及合作

einsmeer

foxmail.


转载请注明:http://www.qnwmh.com/zlcs/12739.html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