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诊断上,西医凭借深厚的解剖病生理基础,往往有很精细的认识。提眼睑的肌肉包括由交感神经支配的上睑板肌和由动眼神经支配的提上睑提肌。而上面提到的患者单侧上睑下垂病因,结合患者的肿瘤病史及手术史,可以确诊为“神经源性上睑下垂”,出现问题的神经基本可以锁定为动眼神经。
但让西医同行们略显尴尬的是,
诊断虽然很明确,
治疗上除了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
和必要时的手术治疗,
并没有太多的好办法,
相反,
中医在这方面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
祖国医学称眼睑下垂为“上胞下垂”、“睑废”、“睢目”等。中医学认为人体孔窍是由宗筋约束的,当宗筋迟缓,眼睑就会失去正常的开闭功能,患者就会出现眼睑下垂或者睁眼无力的症状。眼睛是气血灌注的地方,也是人体精气最为旺盛的组织之一,肌肉,宗筋的正常约束功能动力来自于精气,故精气不足是眼睑下垂的原因之一。脾主运化,产生水谷精微物质来濡养周身,补充脏腑之精;脾主升清,将水谷精微物质和脏腑的精微物质输送到眼睛以及全身各处。脾主肌肉,眼睑提.上睑肌、上睑板肌的功能与脾密切相关。《素问.玉机真脏论》中记载“脾之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充分表明眼睑下垂与脾的虚损密切相关。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也曾倡导从“脾胃虚损,大气下陷”来论治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
就患者病情而言,患者术后出现上睑下垂,且舌淡暗,脉沉弦,故考虑亦与瘀血阻滞经络有关,辩证为气虚血瘀证,治以益气活血通络,结合上述分析,笔者给出的方子是补阳还五汤、补中益气汤、通窍活血汤三方相合化裁。
补阳还五汤和通窍活血汤是王清任的逐瘀汤中重要的两个方剂,王清任认为,瘀血的产生,很多是由于正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造成的,也就血瘀证中的虚中夹实证,即王氏所谓的“因虚致瘀",并由此而创立补阳还五汤,方中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当归尾养血活血通络而不伤血;地龙、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尾以活血祛瘀。
通窍活血汤则主治头面部的瘀血性疾病。方中因有麝香、黄酒的善行通达,善走头面四肢皮肤,为逐瘀开窍之法;赤芍、川芎行血祛瘀;桃仁、红花破瘀行血;老葱、鲜姜通阳宣发;麝香通窍醒神,散瘀止痛;黄酒温通脉络;大枣养血和营。虽说"通窍全凭好麝香”,因麝香求取困难,可以不予,但葱和酒是不能或缺的。
补中益气汤,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方中黄芪、当归与前方相合,再取少量升麻、柴胡以升阳举陷、载药上行,三方相合,共奏益气活血通络之功。
中医治病,
除了药,
还有针和灸。
治疗10天左右后状态
与眼睑最为密切的是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阳膀胱经。此二经乃多气血之经,气血不足,经络不畅,精气不能上充眼周宗筋,故睑肌无力,而出现眼睑下垂的症状。辩证取穴:攒竹、阳白、丝竹空三穴透鱼腰,光明、足三里、肝俞、脾俞、膈俞、阳陵泉。其中攒竹、阳白、丝竹空、鱼腰为局部取穴,通经活络;光明为眼疾之要穴;足三里、肝俞、脾俞疏肝健脾养血;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二穴相配,可行活血舒筋之功。
经过短短10余天的治疗,
患者的眼睑已能睁开大半,
后续治疗正有序进行中。
供稿:泊于镇卫生院编辑:陈志昊编审:毕晓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