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济寄语
人的面部好比自然界的花木,当它受到损伤或营养不良时,花的叶尖最先开始发蔫,紧接着发黄----干枯----脱落。当干枯的花木遇到雨露滋润时,新叶也最先在枝头发芽,外观的变化和整体的改善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治疗面部神经疾病就是这样,从神经末梢入手。
——伊济源面神经学研究院院长孙连桂
治疗面部神经疾病的方法很多,
除手术、注射、针灸等损伤性治疗外,
无损伤性治疗的方法也很常见,
一般有药物、擦洗、贴敷、按摩等。
在无损伤治疗中,
采用中医内外同治的方法占多数;
从神经末梢入手,
直接观察病灶点进行治疗,
是北京伊济源面神经学研究院独创的疗法,
经临床多可视病例观察,疗效明显。
面部神经疾病除占位性病变引起外,
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为障碍型,另一种为损伤型,如面瘫。
障碍型: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压迫面神经所产生,
障碍型面瘫使神经传导减弱或丧失,
功能出现不同程度障碍,被健侧所牵拉,
待水肿消除后功能自然恢复属不治自愈型。
损伤型:
由于外伤、产伤、手术伤或各种病毒感染损伤了面神经,
造成面神经功能减退,
所支配的末梢神经供养不足,
造成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
萎缩部位不同,症状不同;
损伤的程度不同,病症也不同。
人的面部好比自然界的花木,
当它受到损伤或营养不良时,
花的叶尖最先开始发蔫,
紧接着发黄----干枯----脱落。
当干枯的花木遇到雨露滋润时,
新叶也最先在枝头发芽,
外观的变化和整体的改善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治疗面部神经疾病就是这样,
从神经末梢入手。
肌肉萎缩,
使毛细血管与神经末梢形成触点式粘连,
牵动肌肉形成痉挛,
压迫三叉神经出现疼痛。
仔细观察患者的患病部位,
就不难发现萎缩的部位稍有凹陷,
有的患者在患侧部位有明显的肌肉萎缩带或萎缩点。
萎缩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如外伤、感染、手术、占位性病变等。
但所造成的结果,
集中反应的特点是神经传导受阻,
失去营养,
使神经末梢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神经功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我们以中医“内病外治”的理论为依据,
根据面神经及其分支的走行特点和中医穴位的分布,
结合神经的生理特性及中医经络穴位学说,
围绕不同病症的损伤部位即病灶点,
画出有效治疗区和点;
以自己研制的、从人参、鲜姜等物质中提取能激活神经细胞的成分制成营养液,
采取局部揉、擦、按压、贴敷营养膏剂的特殊手法,
从神经末梢入手,
使神经末梢损伤部位形成长时间的营养层,
促进局部新陈代谢,
从而逐步修复受损的神经末梢,
达到改善神经传导,恢复功能的目的。
临床治疗中,
患者不论是面瘫后遗症、痉挛,
还是三叉神经痛,
都会有萎缩的出现。
直接观察病灶点,
找出与其病症相应的萎缩点进行治疗,
是我们独特的治疗方法。
如治疗面瘫,
当面瘫患者眉不能上抬时,
就要首先观察患者是眉弓还是眉心不能上抬,
然后根据面神经走向,
一般在发际处找到颞支神经末梢或顶支神经末梢的肌肉萎缩点,
画好弧线,
将萎缩点对准病灶点进行治疗。
痉挛患者也是一样,
沿着神经走向找到萎缩点,
将弧线确定好,
使萎缩点对准病灶点(牵动点)。
三叉神经痛的萎缩点与其他面神经疾病不同,
它是萎缩点压迫神经传导节产生疼痛,
萎缩点就是病灶点,疼痛点在神经末梢。
治疗时,不用画弧线,
将萎缩点直接对准病灶点。
病历号:,女,28,面神经麻痹1个月患者由于疲劳受凉出现一侧头和耳后疼痛,次日晨起,漱口时口角漏水,眼睛闭合不全,口角下垂。经医院诊断为面神经麻痹,采用多种方法治疗无效,经介绍于年3月来我院求治。治疗前检查,右侧额纹完全消失,眉下垂,眼裂增宽0.2cm,耸鼻无力,右侧鼻背纹消失,鼓腮时,患侧口角漏气。根据症状及损伤的部位,设计出治疗图。经过10天的治疗,额纹才开始出现,眼裂增宽有所改善。3个月后,功能完全恢复,由于曾接受过损伤性的治疗,随着功能的恢复,面部损伤的部位逐渐暴露出萎缩:患侧眼睛变小,眨眼时口眼连动,顺额头向发际深处及枕部处触摸,可触及长10cm,宽3—4cm的萎缩带,通过定位治疗,两个月后治愈。
病历号:,男,63岁,面肌痉挛10年10年前由于疲劳,左眼睑开始跳动,未在意。数月后,症状逐渐发展至面部,口角抽动,曾采用口服中西药、局部注射多种方法治疗,病情不见好转。年9月来我院治疗,经检查,患侧额纹浅,颞部、面颊部明显萎缩。医生顺患者额头部向上至发际触摸时,发现他侧颅顶有明显萎缩带,约长8cm,宽1cm,在萎缩带中末端处伴有1*2cm凹陷点。患者面部不自主频繁抽动,牵至口角、颈部,患侧眼睛明显变小。根据其病症,我们在治疗中从修复头部最高萎缩点入手,对准病灶点,设计出治疗方案。经过3个月的治疗,萎缩带逐渐变浅,凹陷点逐渐缩小,面部抽动频繁减少。根据其改善情况,不断调整治疗方案,经过次治疗,额纹正常,眼睛明显恢复,面肌痉挛临床治愈。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