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手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睑腺炎切开

睑腺炎已局限化,化脓软化,出现黄白色脓点时。

睑腺炎尚未化脓局限时。

无特殊准备。

1.一般无需麻醉。

2.内睑腺炎时可应用表面麻醉。

1.外睑腺炎的切口应在皮肤表面,与睑缘平行。内睑腺炎的切口应在睑结膜面,与睑缘垂直。

2.外睑腺炎脓肿较大时,可放置引流条。

3.内睑腺炎如有肉芽组织,应带蒂剪除。

4.术毕盖眼垫,眼局部涂抗菌药物眼药膏。

1.术后第2天去除眼垫,眼局部换药。

2.如有全身症状或伴有其他部位的感染,应全身使用抗菌药物。

1.睑腺炎未形成脓肿时不要切开,否则容易使炎症扩散。

2.睑腺炎切开时,应当做到动作轻、切口大、引流充分。

3.忌挤压病灶,以防炎症扩散。

4.外睑腺炎的切口与睑缘一致,可避免损伤眼轮匝肌,愈后无明显瘢痕。内睑腺炎的切口与睑缘垂直,可避免损伤病灶临近的睑板腺。

5.应避免在睫毛根部做切口,以防术后发生倒睫。

眼睑脓肿切开

眼睑脓肿已成熟,扪之较软并有波动感时。

脓肿尚未形成时。

无特殊准备。

一般无需麻醉。

1.2%碘酊及75%乙醇消毒或捵伏消毒手术野。

2.切口与皮纹一致,避免损伤眼轮匝肌。

3.切口应位于脓肿的低位,以利引流。

4.动作轻,切口大,引流充分。

5.当脓液黏稠不易排出时,可用小镊夹取脓头排出,忌挤压病灶,以防炎症扩散。

6.脓肿大时,可放置引流条。

7.术毕以眼垫遮盖。

1.术后第2天去除眼垫,局部换药。

2.若全身症状严重或伴有其他部位感染,应全身使用抗菌药物。

1.眼睑脓肿未成熟时不能过早切开。

2.眼睑脓肿切开时不宜采用局部麻醉。

3.不论眼睑脓肿自然破溃或切开后,都严禁挤压排脓。

4.眼睑脓肿患者在切开排脓前应全身应用抗菌药物。

睑板腺嚢肿摘除

1.睑板腺囊肿较大,眼睑皮肤明显隆起者。

2.睑板腺囊肿破溃,在睑结膜面形成肉芽组织时。

1.睑板腺囊肿继发感染,炎症未得到控制时。

2.结膜、角膜急性炎症时。

1.眼部滴抗菌药物眼药水。

2.检査凝血功能。

3.洗脸,清洁脸部。

1.表面麻醉。

2.睑板腺囊肿周围皮下及穹隆部结膜下浸润麻醉。

1.手术眼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2.检查囊肿位置、数量,避免遗漏。

3.用睑板腺囊肿镊子夹住患处,翻转眼睑。

4.从睑结膜面以尖刀刺入并切开囊肿,切口且与睑缘垂直。

5.以小刮匙伸入切口,彻底刮除囊肿内容物。

6.以有齿镊夹住囊壁,用尖头剪剪除囊壁。

7.如睑板腺囊肿的囊壁靠近皮肤面,皮肤很薄,术中有破溃危险时,可从睑皮肤面做平行于睑缘的切口,进入囊腔。当去除囊壁后,缝合皮肤面。

8.术毕时结膜囊内涂抗菌药物眼药膏,以眼垫遮盖四头带加压包扎。

1.术毕时可有少量出血,加压包扎后嘱患者用手掌压迫眼部15min,以防出血。

2.术后次日眼部换药,涂抗菌药物眼药膏,以眼垫遮盖。

3.有皮肤缝线者,术后5d可拆除。

1.如睑板腺囊肿破溃后形成肉芽肿,应先剪除后再刮除囊肿内容物。

2.老年人睑板腺囊肿,特别是睑缘复发性囊肿,对刮除物应做病理检查。

3.靠近内眦部囊肿切除时,可在泪小管内滞留泪道探针再手术,以免术中伤及泪小管。

电解倒睫

1-不伴有睑内翻的少量倒睫。

2.已行睑内翻矫正术,但仍有少量倒睫时。

1.大量倒睫。

2.明显睑内翻者。

清洁脸部。

1.表面麻醉。

2.在倒睫附近皮下浸润麻醉。

1.消毒睑缘皮肤。

2.检査电解器,阳极板裹湿纱布紧贴患眼同侧颞部;阴极针沿睫毛方向刺入毛囊深约2mm。

3.接通电源10-20s,待针周围出现小气泡时,关闭电源,拔针。

4.用睫毛镊轻拔出睫毛。

5.眼局部涂抗菌药物眼药膏。

眼部滴抗菌药物眼药水。不必包扎,无须换药。

1.电解通电后,如睫毛根部刺人处无白色泡沫溢出,应检査电路是否接通。

2.电解后如睫毛不脱落,表明睫毛毛囊未被破坏,应重复电解,直至轻拔睫毛即能脱落为止。

3-电解针的方向应紧贴倒睫的根部向毛囊方向刺入,不要与睫毛成一角度,否则不能破坏毛囊,反而会伤及附近的毛囊,引起新的倒睫。

眼睑灰线切开

睑内翻矫正术时,如果效果不足,可加灰线切开。

1.眼睑局部急性炎症。

2.急性结膜或角膜炎症。

1.眼部滴用抗菌药物眼药水。

2.清洁脸部和睫毛根部。

1.表面麻醉。

2.眼睑及穹隆部结膜下浸润麻醉。

1.术者用拇指和示指固定眼睑或用金属垫板置于结膜囊内固定睑缘部,并使睑缘稍向外翻转。

2.另手持刀,使刀片与睑缘垂直,在倒睫部位灰线处将睑缘剖开,深2-3mm,外层包括皮肤和肌肉,内层包括睑板和结膜。长度以倒睫范围而定,原则上略超过倒睫部位的两端。

3.术毕局部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涂抗菌药物眼膏,以无菌纱布遮盖。

手术次日换药,涂眼药膏。

1.术中注意眼球及角膜保护。

2.唇间结构不明显时,应以睫毛排列为标志,在其稍后方劈开眼睑。

3.切开灰线时,应在捏住的睑缘处逐刀切开,不要沿着睑缘一刀切开,以免刀刃方向偏差,伤及睑缘前层皮肤和后层睑板。

瘢痕性险内翻矫正术

睑结膜瘢痕和睑板肥厚所致的睑内翻。

1.眼睑或球结膜有急性炎症者。

2.眼前节有炎症者。

1.询问病史,有无瘢痕体质。

2.检査血常规、凝血功能。

3.术眼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

4.测量血压,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1.术眼表面麻醉。

2.穹隆部及睑缘皮下浸润麻醉。

1.睑板切断术

(1)将睑缘分成3等份,分别以3对缝线从睑缘结膜面穿入,从距睫毛根部约3mm的皮肤面出针,并将其作为翻转眼睑的牵拉线。

(2)距睑缘2-3mm与睑缘平行的睑板下沟处,将结膜与睑板切断,切口达内外眦角。

(3)按3等份部位,用3对双针缝线,分别从睑板切口后约2.5mm处穿人,从距睑缘3-4mm的皮肤面穿出。缝线结扎于小纱布卷上。

(4)拆去睑缘牵引线。涂抗菌药物眼膏,敷纱布遮盖。

2.睑板楔形切除术(H6tz术)

(1)置眼睑保护板:将眼睑保护板插入穹隆部,支撑眼睑,保护眼球,并压迫止血。

(2)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口:距睑缘3-5mm做平行于睑缘的皮肤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切口两侧的皮下组织和眼轮匝肌,暴露睑板及睑板前的眼轮匝肌。剪除切口下唇皮下的眼轮匝肌。

(3)睑板楔形切除:距睑板约1mm处做一条平行于睑缘的稍向上倾斜的睑板切口,深度为睑板厚度的2/3,长度与睑板等长。在此切口上2-4mm处做一相同的但稍向下倾斜的睑板切口,剪除上下切口之间的睑板,形成楔形缺损。

(4)缝合伤口:用4-0尼龙线或5-0丝线自切口下缘皮肤面穿入,经睑板楔形切口上缘及皮肤穿出结扎。均勻缝合3针。在这些缝线之间再加3-4针皮肤缝线。

(5)术眼涂抗菌药物眼膏,敷纱布遮盖。

1.术后Id常规换药,注意是否出血,伤口对合是否良好。以后隔日换药。

2.术后5-7d拆除皮肤缝线。老年人可延至术后9d拆线。

1.一般采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在每毫升药液中加上1滴1:的肾上腺素溶液,有利于止血。

2.对于年老患者,因眼睑皮肤松弛,术中可切除平行于切口的眼睑皮肤条。

3.如睑内翻严重,皮肤切口应距睑缘近一些。如果睑内翻较轻,尽量使皮肤切口与上睑皱襞一致,以便术后形成双重睑。

痉挛性睑内翻矫正术

老年性痉挛性睑内翻。

1.眼睑或球结膜有急性炎症者。

2.眼前节有炎症者。

1.询问病史,有无瘢痕体质。

2.检査血常规、凝血功能。

3.术前眼部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

4.测量血压,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1.术眼表面麻醉。

2.穹隆部及睑缘皮下浸润麻醉。

1.眼轮匝肌重叠缩短术

(1)距睑缘约3mm处做平行于睑缘的切口,切口与睑缘等长。

(2)在皮下游离出一条宽6-8mm的眼轮匣肌肌束,并向两侧分离,使其与睑缘等长。

(3)于眼轮匣肌条外1/3处剪断,将内眦2/3部分牵引至外1/3部分并重叠在其上,以6-0尼龙线或5-0丝线缝合。缝线顺序为:从第1层肌肉穿入,至第2层肌肉、睑板,然后再穿人第2层肌肉、第1层肌肉,结扎缝线。缝线尽量靠近睑板下缘。

(4)将多余的眼轮匝肌剪除,一般剪除量为5-6mm。

(5)间断缝合皮肤切口。

(6)术眼涂抗菌药物眼膏,敷纱布后遮盖。

2.缝线术+灰线切开缝线术

(1)如果倒睫明显,可加灰线切开。

(2)自眼睑内、中、外缝3对褥式缝线,自穹隆部穿人,从睑缘皮肤穿出。

(3)皮肤面结扎缝线处安放小棉垫后结扎缝线。

(4)术眼涂抗菌药物眼膏,敷纱布后遮盖。

1.术后Id常规换药,以后隔日换药。

2.术后7-9d拆除皮肤缝线。

眼轮匝肌重叠缩短术适用于轻度痉挛性下睑内翻。

瘢痕性睑外翻矫正术

眼睑皮肤瘢痕性收缩所致的睑外翻。

1.眼睑或球结膜有炎症者。

2.眼前节有炎症者。

3.慢性泪囊炎。

1.询问病史,有无瘢痕体质。

2.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

3.术眼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

4.测量血压,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1.术眼表面麻醉。

2.病灶处皮下浸润麻醉。

3.选择行全厚皮瓣移植矫正瘢痕性睑外翻时,如果为双眼上、下睑外翻,手术时间会较长,可选用全麻下手术。

1.V-Y法矫正术,适用于下睑中央部轻度外翻而无广泛瘢痕者。

(1)尽量切除下睑中央部的全部瘢痕。

(2)在下睑皮肤做V形切口,潜行分离皮下组织。

(3)缝合皮肤切口,将V形切口缝合成Y形,使下睑组织上提,以便矫正下睑外翻。

(4)术毕涂抗菌药物眼膏,敷纱布后用绷带包扎。

2.全厚皮瓣游离移植矫正睑外翻。

(1)距睫毛3mm处,平行睑缘切开皮肤,皮下分离并切除所有瘢痕组织,使眼睑恢复正常位置。

(2)充分压迫止血或丝线结扎止血。

(3)如发现患者因睑外翻而使睑缘过长,即使充分分离和松解瘢痕,睑缘仍不能回复至正常位置时,应行睑水平径缩短。方法为:于灰线处劈开睑缘,将睑板与眼轮匝肌分离开。长度根据需要而定,可达整个睑缘。做睑缘为基底的小三角形皮肤切除,然后在睑板及睑结膜亦做睑缘为基底的三角形切除,二者错开。用5-0丝线对二个三角形两侧边行间断缝合,然后做上、下睑缘褥式缝合,使部分睑缘粘连。

(4)以湿纱布印取皮肤缺损大小、形状。一般在耳后取全厚皮瓣。供皮区消毒后,将湿纱布印模贴于其上,按放大1/4的比例,用消毒亚甲蓝画出取皮范围,将全厚皮片取下。供皮区皮下剥离后对合缝合。

(5)取下的皮片移植于眼睑缺损处,以5-0丝线或6-0尼龙线间断缝合。剪掉一个线头,另一线头留长,以做结扎压迫敷料之用,以免皮片移动。

(6)缝合完毕后,挤压皮下积血,数层与植皮片大小一致的凡士林纱布置于皮片上,再加干纱布打包结扎。

1.术后全身应用抗菌药物,至少5d。

2.睑缘缝合后,双眼绷带包扎至少5d。

3.术后10-12d拆线。

4.术后6d单眼绷带包扎。

5.术后3-6个月剪开睑缘粘连。

1.皮区选择:缺损范围小时可取健侧上睑皮肤,缺损范围大可取耳后、锁骨上或上臂内侧皮肤。

2.观察敷料有渗液或异常气味时,应及时打开敷料检査。

3.如发现移植的皮瓣呈紫色,有波动感,表明皮下有血肿形成。可在无菌条件下吸出积血,再加压包扎,并延长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

4.术后如发现睑缘未能形成粘连,立即重新做睑缘粘连缝合术。

老年性睑外翻矫正术

老年性睑外翻。

1.严重的全身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

2.眼睑或球结膜有急性炎症者。

3.眼前节有炎症者。

4.瘢痕性睑外翻。

1.询问有无瘢痕体质。

2.检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

3.术眼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

1.术眼表面麻醉。

2.眼睑皮下浸润麻醉。

1.可采用Kuhnt-Szymanowski术进行眼睑缩短矫正。

2.下睑外2/3灰线切开,切口深达8-10mm,将眼睑分劈为前后两叶。

3.在下睑后叶中央切除三角形睑板,基底位于睑缘,其长度以使睑缘紧贴眼球为度。

4.行外眦皮肤三角形切除,以外目此角为A点,B点位于外眦角的颞上方,C点位于外眦角颞下方,使AB长度比下睑后叶三角形切口基底长2mm,AC长度为AB的两倍。

5.在下睑外2/3的前叶做肌层下分离,使之不紧张地复盖ABC三角形切口创面区。

6.以5-0丝线或6-0尼龙线将下睑板三角形切口两侧相对间断缝合,于结膜面打结。

7.剪去下睑前叶外眦部睫毛,将A点拉至B点缝合。间断缝合颞侧皮肤三角形创面的皮肤伤口。

8.前、后叶加缝褥式缝线一针以消灭两叶间无效腔。

9.术毕涂抗菌药物眼膏,敷纱布后用绷带包扎。

1.全身应用抗菌药物5d。

2.术后3d换药,以后每日1次,涂抗菌药物眼膏。

3.术后7d拆皮肤切口缝线,10-12d拆睑缘及睑板结膜切口处的缝线。

1.上述方法可矫正下睑重度肌无力型睑外翻。

2.缝合颞侧皮肤三角形创面时,应先将A与B点相对缝合。

麻痹性睑外翻矫正术

麻痹性睑外翻,多发生于下睑者。

1.眼睑或球结膜有急性炎症者。

2.眼前节有炎症者。

3.慢性泪囊炎。

1.检査血常规和凝血功能。

2.术眼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

1.术眼表面麻醉。

2.术眼下睑及内外眦上方皮下浸润麻醉。

1.可采用阔筋膜悬吊术来矫正麻痹性下睑外翻。

2.于内眦内上方鼻骨处及外眦外上方颞肌处各做一个5-8mm长的垂直切口,潜行分离。

3.将引针自颞侧切口穿入,经下睑近睑缘处睑板前,从鼻侧切口穿出。

4.将宽3-5mm,长mm的筋膜条穿过引针前端小孔缓慢退出引针,将筋膜条置入皮下隧道中。

5.用3-0尼龙线将鼻侧筋膜一端缝于鼻骨骨膜上。

6.在颞侧切口处收紧筋膜,使下睑外翻得到矫正。

7.将颞侧筋膜端缝于外眦韧带或颞肌筋膜上。

8.缝合皮肤切口。

9.术毕结膜囊内与皮肤切口处涂抗菌药物眼膏,敷纱布后遮盖。

1.术后Id常规换药,以后隔日换药。

2.术后7d拆除皮肤缝线。老年人可延长至手术后9d拆线。

~

1.缝合筋膜时,要深至骨膜,并予固定。

2.如在术中对下睑外翻矫正不满意,可将隧道内阔筋膜的鼻侧端与额肌相吻合,借助额肌的力量矫正睑外翻。

上眼睑松弛矫正术

老年人上睑皮肤松弛,皱褶多,皮肤向下悬垂遮盖外半或全部睑缘时。

1.严重的全身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患者。

2.眼睑或球结膜有急性炎症者。

3.眼前节有炎症者。

1.检查双眼睑是否对称,眼睑皮肤有无瘢痕或其他病灶。

2.除外重症肌无力。

1.术眼表面麻醉。

2.眼睑皮下浸润麻醉。

1.画线设计。距上睑缘4-6mm处用亚甲蓝画出上睑皱襞,最高点在睑缘中央偏内。如将上睑皱襞分成3等分点,自鼻侧至颞侧为3mm、5mm、5mm;或4mm、6mm、6mm;或5mm、7mm、7mm(视睑裂大小而定)。用无齿镊夹持上睑皮肤估计所需切除的皮肤量,画出第2道线。第2道线与第1道线的距离,视皮肤松弛情况而定。最后用碘酒固定画线。

2.按画线切开皮肤,剪除需切除的皮肤。

3.分离眼轮匣肌显露睑板,剪除一条睑板前眼轮匝肌。

4.若眶脂肪疝出,则打开眶隔。用止血钳夹住脱出的眶脂肪,将其切除后电凝止血。

5.眶隔切口用5-0丝线缝合。

6.缝合皮肤,缝合时缝针均穿过睑板浅层。

7.术毕时结膜囊内与皮肤切口处涂抗菌药物眼膏后敷纱布遮盖,四头带加压包扎24h。

1.术后Id常规换药,以后隔日换药。

2.术后全身应用抗菌药物5d。

3.术后7-9d拆除皮肤缝线。

画线设计时仔细,切除皮肤量要适当。

下眼睑松弛矫正术

老年人下睑皮肤松弛。

1.严重的全身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患者。

2.眼睑或球结膜有急性炎症者。

3.眼前节有炎症者。

1.检查双眼睑是否对称,眼睑皮肤有无瘢痕和其他病灶。

2.除外重症肌无力。

1.术眼表面麻醉。

2.术眼眼睑皮下浸润麻醉。

1.距下睑缘2mm与睑缘平行画线,至外眦部转向颞下方。

2.沿画线切开皮肤。

3.在眼轮匝肌下进行分离至眼袋下缘。

4.如有眶脂肪膨隆,则在膨出处打开眶隔,切除眶脂肪电凝止血。

5.用血管钳夹住切口的外上角,将皮肤牵向外上方,剪去外侧多余的皮肤及肌肉。

6.沿水平切口平面剪去多余的皮肤、肌肉。

7.5-0丝线皮肤切口间断缝合。

8.术毕时结膜囊内与皮肤切口处涂抗菌药物眼膏后遮盖,四头带加压包扎24h。

1.术后Id常规换药,以后隔日换药。

3.术后7-9d拆除皮肤缝线。

1.画线设计时仔细,切除皮肤量要适当。

2.切除眶脂肪时注意勿伤下斜肌。

双重睑成形术

要求行双重睑成形者。

1.患严重全身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严重出、凝血功能障碍者。

2.眼部及周围组织炎症者。

3.瘢痕体质者。

4.精神状态不稳定或有心理障碍者。

1.了解患者要求手术的动机、要求及心理状态。

2.术前由患者本人或监护人签知情同意书。

3.常规检査血常规,凝血功能。

4.除外上睑下垂。

1.术眼表面麻醉。

2.以加1: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做术眼眼睑皮下浸润麻醉。

3.必要时加用上穹隆部结膜下麻醉。

.

1.重睑设计。根据受术者的脸型、上睑和眼部其他形态、年龄、职业和本人要求,进行重睑设计。可用回型针一端做成弧状或眼科小镊子,在坐位状态下将上睑皮肤顶起,进行反复测试,设计重睑的高度、弧度、长度,征求受术者的意见,然后用龙胆紫标记,观察双眼是否对称。受术者满意后方可手术。

2.根据受术者的要求和眼睑局部的情况选择经典皮肤切开法、小切口皮肤切开法、缝线法和埋线法。

3.经典皮肤切开法。

(1)将眼睑保护板置人上方结膜囊内,助手或术者左手指固定外眦部拉紧皮肤,沿设计的标记线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暴露眼轮匣肌。

(2)向睑缘方向分离皮下组织、切除切口处少许眼轮匝肌,暴露睑板。

(3)如果眶脂肪膨出或过多,应打开眶隔,剪去多余脂肪,止血后一般用5-0可吸收线缝合眶隔。

(4)整理皮肤切口,切除多余的皮肤,然后用5-0丝线或6-0尼龙线缝合切口,先穿过切口下缘皮肤后,横向带一点提上睑肌腱膜,再穿过切口上缘皮肤。可先缝切口最高点,一般缝4-5针。

(5)缝好后,令其睁眼,观察重睑形成情况,根据情况,可以酌情调整缝线。

(6)术毕涂抗菌药物眼膏,加压包扎术眼。

4.小切口皮肤切开法。

(1)在画线的近内眦、外眦和中间两处各做长约3mm的小切口。

(2)将眼球向后上方轻压,使眶隔突出于切口下,用有齿镊提起眶隔后剪开。压迫眼球使眶脂肪突出至切口,提起眶脂肪后剪除。

(3)用5-0丝线或6-0尼龙线缝合切口,每个切口缝1针。缝针先通过切口下缘皮肤后,横过深层组织,再穿过切口上缘皮肤。缝完4针后结扎。根据双重睑的弧度、高度和双眼对称情况调节缝线结扎的松紧。

(4)术毕时涂抗菌药物眼膏后敷纱布遮盖。

5.缝线法。

(1)将眼睑保护板插人上穹隆部。

(2)取0号带针丝线,从眦部开始在事先画好的重睑皮肤线处垂直进针。当缝针触及眼睑保护板时轻提上睑,缝针从睑结膜面显露后沿着睑板出针,再从其旁横向2-3mm的睑结膜进针,穿过睑板、眼轮匝肌,并从皮肤面进针处2-3mm旁出针,完成第1根缝线。不剪断缝线,继续用同法再缝4针。

(3)将缝线一并提起,并剪去多余部分,形成5对褥式缝线。用硅海绵或脱脂棉潮湿后做成细条,放于两条缝线之间,结扎缝线,用力要均勻,先打活结,观察,待重睑形成满意,双皮对称后结扎缝线。

(4)涂抗菌药物眼膏后敷纱布遮盖。

6.埋线法。

(1)在画线的中央、中内1/3、中外1/3处做三个皮肤小切口,长1-2mm。

(2)用带针6-0尼龙线从皮肤切口进针,从睑板上缘睑结膜面出针,再从睑结膜原针眼处进针,从皮肤切口上旁2mm处皮肤出针,再将针从皮肤原针眼处进针,经皮下于切口处出针,完成1根缝线。

(3)以上法完成其他两根线的缝合。

(4)结扎缝线,线结埋于切口皮下。

(5)皮肤切口对合,但不一定缝合。

(6)涂抗菌药物眼膏后敷纱布遮盖。

1.每日换药1次,切口处用乙醇清洁。第2天可以不敷纱布。

2.小切口皮肤切开法术后10d拆线。其余3种方法术后7d拆线。

1.双重睑成形术为美容性手术,术者从必须与受术者充分沟通。重睑设计必须得到受术者的认可。

2.手术必须认真仔细、准确。

3.术毕时如果发现双重睑高度、弧度等不满意,尽量立即纠正。

4.术中如切除眶脂肪过多,会引起上眶区凹陷。

5.术后注意观察,如有感染迹象,应立即处理。

6.如重睑消失或发生感染导致眼睑畸形,可在3个月后再次进行手术。

7.经典切开术适用于眼睑饱满,眶脂肪丰富者,或眼睑皮肤松弛者,或有明显内眦赘皮者。小切口皮肤切开术适用于上睑较饱满皮肤不松弛者。缝线术和埋线术适合于眼睑皮肤薄、无明显松弛者。

8.妇女月经期应推迟手术。

上睑下垂矫正术

一、提上睑肌缩短术

提上睑肌肌力的先天性、老年性、外伤性或其他类型的上睑下垂患者。

提上睑肌肌力在3mm以下的上睑下垂患者。

眼部急、慢性炎症患者。

1.明确上睑下垂的类型,如先天性、老年性、外伤性或其他类型。

2.检査视力及最好矫正视力。

3.检测提上睑肌的肌力、上睑下垂的下垂量,计算术中提上睑肌缩短量。

4.检査上直肌及下斜肌等眼外肌功能。

5.检査有无Bell现象、上睑迟滞现象。

6.新斯的明试验除外重症肌无力。

1.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另加额神经阻滞麻醉。

2.不能配合手术的儿童应全身麻醉。

1.用亚甲蓝或龙胆紫距术眼上睑缘5-6mm处画出上睑皱襞线。如对侧眼有上睑皱襞,则设计的术眼上睑皱襞线的弧度、距睑缘距离应与其一致。

2.翻转上睑,做上穹隆结膜下麻醉,内、外侧穹隆部结膜做一长4-5mm的纵行切口,从外侧切口插入剪刀,在睑结膜和与Miiller肌之间潜行分离,至内侧伤口为止,将一细橡皮条置于其内作为标记线,眼睑复位。

3.切开眼睑皮肤,分离皮下及眼轮匝肌暴露睑板前面的提上睑肌腱膜附着处。

4.用拉钩将伤口牵开,可见腱膜前间隙与腱膜之间出现沟状凹陷,用剪刀沿此沟向上分离,将腱膜与眶隔分开或打开眶隔直到暴露节制韧带。

5.于睑板上方剪开外侧腱膜,暴露橡皮条,用肌肉镊夹住提上睑肌向下牵拉分离,并剪断其内角外角,松解肌肉。

6.分离出提上睑肌,测量切除部分长度,在应切除处中、内、外做三针褥式缝线,缝线穿过肌腱睑板(位于睑板中上1/3交界处,深度为1/2睑板厚度,针距2-3mm,再穿至肌腱表面,调节位置,直至满意后结扎缝线,剪除缩短部分肌肉。

7.用5-0丝线缝合皮肤伤口5-7针,术眼涂抗菌药物眼膏后遮盖。

1.次日换药。

2.滴抗菌药物滴眼液,每日3-4次,持续1周。

3.术后5-7d拆线。

1.术前应了解患者的要求,仔细检査眼部,并对患者充分解释预后。

2.术中做上穹隆结膜下麻醉时,注药不能太深,以免将麻醉药注入Miiller肌

内。

3.虽然术前根据患者年龄、上睑下垂类型、提上睑肌肌力、下垂量等估计切除肌肉量,但术中应根据提上睑肌厚薄、弹性做出调整。

4.术后注意睑裂闭合和角膜暴露情况。如轻度眼睑闭合不全所致角膜暴露,可不予处理。但较明显的眼睑闭合不全时,应在眼部涂抗菌药物眼膏保护角膜,必要时采用湿房保护。

5.对术后矫正不足或过矫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再次手术治疗。

1.提上睑肌肌力在4mm以下或功能丧失的先天或后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

2.各种类型的上睑下垂矫正手术未获成功,需再次手术者。

3.睑裂狭窄综合征的儿童因上睑下垂严重,行提上睑肌缩短术不能改善者。

4.3岁的重型先天性上睑下垂,不适于行提上睑肌缩短术者。

1.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额肌功能障碍者,如周围性面瘫。

2.眼部急、慢性炎症患者。

1.选择悬吊材料,常用的有自身阔筋膜、皮肤轮匝肌、真皮和缝线等。

2.选择额肌悬吊手术的方式,如W形术式、方形术式等。

3.检査视力及矫正视力、提上睑肌肌力和下垂度等。

4.检查有无Bell现象、上睑迟滞现象。

5.新斯的明试验除外重症肌无力。

1.局部浸润麻醉。

2.不能配合手术的儿童行全身麻醉。

1.在距上睑缘3-5mm处画线,在其线上和眉弓上缘附近,于正中(正对瞳孔)、内侧和外侧各做三个对应切口;切口长5mm,深至肌层。

2.从三个对应切口做皮下隧道,使眉上内、外切口内的阔筋膜条,经上睑内、外切口,再经上睑眉上正中切口穿出后,分别返回眉上内、外切口;将两条筋膜末端褥式缝合,结扎固定。

3.用5-0丝线分别缝合上睑眉弓上皮肤切口,涂抗菌药物眼膏后遮盖术眼伤口。

1.次日换药。

2.滴抗菌药物滴眼液,每日3-4次,持续1周。

3.术后5-7d拆除皮肤缝线。

1-术前应了解患者的要求,仔细检査眼部,并对患者充分解释预后。

2.术后注意睑裂闭合和角膜暴露情况。如轻度眼睑闭合不全所致角膜暴露,可不予处理。但较明显的眼睑闭合不全时,应在眼部涂抗菌药物眼膏保护角膜,必要时采用湿房保护。

3.对术后矫正不足或过矫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再次手术治疗。









































治疗白癜风那最好
白癜风的最初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qnwmh.com/bzbk/1610.html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