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坦白:不是每个人都得做个双眼皮。
虽然但是,作为医美博主,站在我的视角来看,这个标题本身就比较矛盾,甚至有点打脸。
“小精怪不是一直在写做完双眼皮变漂亮的文章吗?”
“其实我们也没这个必要做眼睛对不对?“
虽然我写了很多关于医美的文章,但这点我得坦白:双眼皮对脸的改善并不是如大家所想那么神通广大,不要神化它,也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要挨这一刀子。
单眼皮不好看?什么逻辑我见过很多不适合做双眼皮的人,做了双眼皮反而没有以前那么灵动有神韵,它只是”双了“、”宽了“而已。
当美脱离了实际,没有一点底层的基础,只会形单影只如浮萍一般,像墙头草一样左右摇摆,东看看、西看看,没有任何的精神支架与灵魂内核。
首先,我很反感这个吹得最厉害、非常单一的线性观点——双眼皮才好看,单眼皮就不好看。
什么逻辑?
西方通常会认为”小眼睛、塌鼻梁、黄皮肤“才是典型的东方脸,这样典型的东方脸在西方更容易获得审美认同,去国外更受欢迎。
实际上,传统的东方眼睛并不一定都是小眼睛,一个“小”字无法概括出东方的美。
那些保留下来的美人画像中,古典美人的眼睛始终是微微眯眼、露出一条缝。
没有西方脸的大眼,眼睛黑白分明,,睫毛卷翘到根根分明,眸子闪烁着光芒……眼睛一览无余的直接了当的美。
东方眼没有这么直白,你读不到眼里的内容,颇为神秘,微闭、眯着眼睛垂顺样可能给人一种”小眼睛“的错觉。
东方审美着重于写意,因此古人不会着意去描述美人眼睛的具体形态、细节,而是通过闭眼、垂眼塑造一种神韵、婉约、内敛的美感。
它可以是单眼皮或双眼皮,它可以是任何一种形式,东方美是包容的,是多样性的,是混沌却也清晰的,因此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怎么都是美的,只要不破坏意识形态的美就好,无关乎单或双的问题,大或小的问题。
虽然,这可能有点权利审美的姿态,画师用性别优势界定审美,强调女性的听话顺从、永远仰视对话,但内敛、婉约、古典感本身就与东方脸的基础、东方美学元素有很好的融合感,谈不上一定是被权利审美左右。
不好看的眼睛到底因为什么眼睛的美,不应该局限于单或双,这样的审美太狭隘。
金高银的单眼皮配合灿烂的微笑,在那一瞬间好似山雪融化、四季暖阳,有被深深治愈到。
既然是这样,任何一种形式都是美的,做眼睛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任何一种美都必须符合整个社会所普遍认同的客观审美标准,是需要有底层逻辑支配的美。
也就是说,美要美得有逻辑、有道理,要“求锤得锤”,单眼皮有单眼皮的美,但需要符合单眼皮的“底层逻辑”才行,而不是“我单故我美”。
双眼皮手术,不是为了加一个重睑弧度,不是为了那个褶子,有没有褶子不重要,眼部整形是解决眼睛美感问题,可以达到任何一种美,但得符合整个社会所普遍认同的客观审美标准。
由于东方人的人种问题,眼睛的美感缺乏可以归纳为5点:眼型不美、比例不美、结构布局不美、神采缺乏、风格不匹配。
眼型,是一双眼睛的大致形态,或圆、或尖、或狭长,一双还算不错的眼睛,它没有限定必须是某种眼型。
不同的形态,也会使人的气质风格有微妙不同。
眼型太圆——(包裹感)跳不出邻家小妹的怪圈
太圆的眼睛,通常睑裂较短,带来圆溜溜可爱感,眸子扑闪着,太可爱,也太童稚,非常显眼短圆,少了点女性的成熟与娇媚,天菜永远把你当做邻居家长不大的小女孩。
但这样的眼睛本质上也欠缺开阔度,眼神不够清明,有紧促的拥挤感
▲这种术前是偏短圆的眼型,做的内眦开大术对于眼裂偏短、但偏宽的类型,也就是“圆眼睛”,其实配上宽度明显的双眼皮会增加眼神的明媚感,但是必须要考虑眼角的形态,因此需要“开眼角”。太尖的眼睛——锐利增加年龄感
如果这种眼型的瞳仁没有得到很好暴露,通常有目露凶光感,很难让人由心底产生暖意与亲近,同时还会在衰老过程中,放大眼睛的成熟感,让衰老和疲态都更鲜明。
三角眼是尖眼型中的一种。
它是上眼睑软组织较多而产生向下的压迫,压住了后半段上睑缘,瞳仁上缘有明显的折角,从而变成三角状,是非常有戾气感与负面情绪的眼型。
狭长+上睑下垂的眼睛——冷淡、漠视,无神
狭长的眼型通常伴随着瞳仁暴露率不足的问题,很难看到眼睛里的内容与情绪,感觉非常的“性冷淡”,高冷气十足,很难产生一些感性的氛围与情绪。
在人际社交里,对方不太敢主动亲近或示好,对女生是不太利好的。
眼型的不美会受到内外眼角、上下睑缘的形态影响,眼角的形态影响眼型的尖/圆感,上下睑缘的形态影响眼型偏饱满还是狭长或三角形,这不是单单多一条褶皱就能改变的。
它不仅仅是带来美感不足的问题,还会在不知不觉中透出负面情绪。
比例不美可以理解为眼睛的比例跟五官不匹配,眼睛太小。
眼睛比例主要看睑裂长度与高度。
睑裂长度是男(26.8±1.9)mm,女(26.1±1.9)mm。
睑裂高度是男性(7.8±1.0)mm,女(8.2±1.2)。
因此眼裂长度较为修长的仙女,重点就要放在瞳孔暴露率上,同时可以考虑宽度偏宽的双眼皮,这样立马就可以变成通常说的“大眼睛”,
术前眼睛与其他五官比起来太小,产生五官配比不平衡,会呈现不均衡的五官比例,也会让眼睛更黯然失色,手术后眼睛明显变成了颜值重心。
(感谢仙女的主动返图)
神采问题是很多人会忽视到的美感细节。
当大家都在追求眼睛要又大又圆时,神采问题反而容易被忽视。
当眼睛只有“看到”的功能而不使用“表达”的功能时,眼睛也会越来越呆滞无神,非常空洞化。
琼瑶女主的选角一定是要选择眼睛漂亮(形好)、会说话(有神采)、哭起来动人的女星,只是眼睛漂亮还不行,还得会“表达”。
当提上眼睑肌与眼轮肌力量不足,上眼睑无法充分暴露瞳仁,睁眼平时时上眼睑缘遮盖角膜上缘>2mm,排除额肌作用下,即为提肌无力或上睑下垂,需进行额外的提肌矫正,改善睁眼的无力感。
上睑下垂的程度不同,上眼睑缘遮盖角膜的程度也不同。
这时候,单做双眼皮也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无神感还是得不到解决,需配合提肌矫正才能让眼球充分暴露。
眼睛的神采自然不能充分展现,眼睛没办法“表达”,放电勾人妩媚挑逗这部分功能暂时无法对它们开放。
眼睛周围的结构布局也会影响到眼睛的表现力,亚洲人的上眼睑脂肪比高加索人多。
这种平缓的线条也会增加平淡雍和感,亚洲人的上眼睑更容易因水肿而显臃肿、困顿,清晨的眼睛,总是没有晚上那么大且有神。
而且眼部表情很呆板,像宿醉后的浮肿,灵动感弱,必须配合上眼睑的去皮去脂(也是双眼皮手术中的项目之一)才能上眼睑皮脂达到最佳的纤薄状态,才不至于后期双眼皮变得非常窄或重睑形态不流畅。
太少也不行,凹陷的上眼睑能带来衰老感,变多层双眼皮,这是公认的事实。
由于亚洲人上眼睑的脂肪较多,除去少数民族的高眉弓与深邃眼窝,典型的亚洲眼不容易产生凹陷感,但双眼皮去除的软组织太多容易变成术后凹陷眼。
无论哪种原因,做上眼睑脂肪填充才能让上眼睑皮肤得到充实,眼周的年龄衰老度才能得到改善。
眼睛的美不是加个褶,而是调整形态、调整肌肉与软组织,最终力求达到无痕,而这些内部调整最后简单粗暴表现出来的是:多条褶。
(如果用多条褶去评价双眼皮手术,整形医生会气得跳脚)
最后就是风格的问题,风格无所谓美与不美,只有匹配性的问题。
再美的眼睛与面部融合性差,也是无用武之地,再好的异性,跟自己合不来,勉强在一起也会别扭。
合不合得来很关键,南北口味、甜咸之争,
喜欢“快审美”、直接了当的美,太含蓄太内敛反而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迂折,遮遮掩掩一点不得劲。
比如东方脸的单眼皮或内双很容易出现眼型、比例、神采、结构布局等综合性的美感欠缺问题,它如果不是雎晓雯那种上眼睑纤薄紧致、眼型流畅、比例恰当的“刚刚好”的美,也不是刘雯的神采与长睑裂,那么通常就会和单眼皮复配其他更多的问题而存在。
换言之以上这样的眼型结构能作为特点需要的条件和要求都是极高的,大部分仙女很难达到。
而眼睛更注重动态的形态表现,因此长久耐看的“慢审美”更能带来惊喜。
比如对于一些想保留视觉单眼皮的仙女来说,周冬雨这种双眼皮轻微加宽、眼角打开、让眼型从内敛变向更为舒展的线条,大部分时候的正视状态维持“内双”线条,稍微俯视放松就能凸显双眼皮线条
拒绝追潮流与反潮流眼部美容手术,它不应该是追求潮流与反潮流。
看见大家都做了双眼皮,也去跟波潮流,赶趟时尚,瞅个热闹。
或者看见太多人做了,内心抵触,干脆保留不那么好看的眼睛不随大流好了。
这两种想法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受大环境影响但忽视自己情况做出的冲动性决定,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