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心慌食欲不振找准根源,2步助你顺

中医常讲:“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

它能够将人体所需的营养转运吸收,并散布到全身,一旦脾胃虚弱,就很容易引起腹泻、胃痛、失眠、心慌等疾病。

花30秒测测你的脾胃

食欲不振、便秘、吃一点东西就胃胀;

嘴唇干燥、脱皮、没血色;

失眠、睡着之后多梦、易惊醒;

脸色蜡黄、精神状态不佳、心慌;

睡觉时会流口水、鼻头会暗淡;

如果上述情况你中了一半,那你可得好好养脾胃了。

但吃了不少的养脾胃的药、粥...方法试了不少,症状还是反反复复,还把身体越拖越垮!

这是为什么呢?那是你一直没找到病症根源,脾胃不好,跟肝有关。

今天就跟大家说一说脾胃和肝的那些事儿,让朋友们告别疼痛,每天气色红润。

脾胃虚、肝虚?养脾胃先养肝!

一到了肝强脾弱的春季,最苦的是两种人。一种是胃口不好、脾胃动不起来,还会莫名地生气,但一生气就吃不下饭的人。

另一种人就是整天想往嘴巴里塞东西,一刻也不愿意停下,也不知道是饿还是馋的。虽然吃得不少,但身体还是虚虚的没力气的人。

其实这些都和脾虚有关,但如果你只是单纯的从脾虚这一块去治,你会发现自己并不能去真正的把这个病治好。

《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其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肝病了,就会传给脾,所以大夫会先调理脾胃再治疗肝病。

因为在中医五行里,脾胃属土,肝属木,木克土,你身体产生的不适,特别是生气,首先伤的就是肝,肝气不条畅,就会出现肝气横逆克脾土。

就是说本来我们的肝气是要往上升的,但是你一生气,肝气就不升了,卡在那里不动,导致我们脾气也升不了。

本身脾气升了,胃气要往下降的,但是脾气升不了,胃气也降不了,最后变成了“敌不动我不动”一顿混乱的场面。

所以说我们在解决脾胃的时候,首先我们得去找我们的根源肝,肝解决了,脾胃自然就容易解决了。

教大家做一套简单的调肝以及调脾胃的动作,接着往下看吧!

肝藏血、肝气不足?一揉一按肝气顺

谁知道我们眼皮是哪个部位的开关吗,不单单是眼睛哦,因为眼皮其实是我们肝脏工作和休息的开关。

人只要闭上眼睛或是睡着,肝脏就要开始修整了,它在发挥藏血的功效。

所以我们在闭眼的同时去配合做一些眼功的练习,能够改善头晕眼花、视物模糊、眼睛干涩、眼肌疲劳等症状。

在古代有一个养生的大法:眼睛一闭,就养肝了。因为“肝主藏血”,肝主目。比如说我们的眼睛干涩、眼睛迎风流泪,都是和肝相关的。

迎风流泪就是属于我们肝的收敛不足;而眼睛干涩是肝的精血不足,所以我们养肝大法就是去闭眼睛。

我们将眼睛闭上降气,用食指去轻压我们眼睑,微微地去揉搓到眼珠开始发热发胀,便觉得躁怒平息。

按揉之后睁开,就会感觉到世界都明亮了很多,精神也会更加有劲了。

同时我们可以去按揉曲泉穴,有具有滋阴养肝、通络止眩之效,又为肝经合穴,具有水的特征。

而五行中就说到水能生木,故其能滋养肝木,为肝脏提供气血,保证肝脏的新陈代谢。

我们在按揉的时候用大拇指按压同侧曲泉穴,两手一起同时进行,每次在5-8分钟即可。

脾胃虚,脾胃堵?站立上举清脾胃

练完我们的肝,脾胃也就更加容易得到舒展了。

今天练得是来源于八段锦中的单举手臂的动作,是不是听着觉得很简单!而且这个动作在宋代的时候就已流传于世,对脾胃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中医认为,胃气主降,脾气主升,通过升降有序的运化,将水谷精气输送到全身各处,滋养机体。

所以,调养脾胃的关键是使其符合脏腑气机的变化规律。

我们要自然去站立,两腿膝盖微微的去弯曲,将两手捧放在小腹前面,将掌心向上。

然后用左边的手掌经过胸前去往上举,右手掌向右跨旁下按。

两掌一上一下的撑开,同时将两腿站直,将整个身体拉伸开,我们手臂上举的时候要缓缓的去吸气,小腹微收。

手臂下落的时候要慢慢地呼气,小腹微松;稍微停2秒后,将两手恢复到原来的动作,重新合于小腹前。

把全身放松后,把单举的手换为右手,重复30次即可。

做完之后,就会感觉到身体一下子就舒展开了,全身都轻松了不少,还出了点微汗。

同时我们还可以配合艾灸脾俞穴、血海穴,有强健脾胃、调理中气的作用。

好啦,今天肝和脾胃的内容就到这里了,所以说我们在生活中要是脾胃不畅,赶紧来一套我们养肝和脾胃的动作。

分享红杏林




转载请注明:http://www.qnwmh.com/yzyy/143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