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亚历山大病AJexander
01病例资料

患者男,6岁,年8月(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非喷射性呕吐,后症状逐渐加重。年10月出现吐字不清,口角向右侧偏斜,左侧眼睑闭合不全。年2月出现腹痛、进食呛咳。年6月患儿因呕吐频繁伴头晕就诊。

神经系统检查:眼球向右侧外展时伴轻微眼震,双下肢近端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稍低,双侧膝腱反射亢进,双侧踝阵挛阳性。辅助检查:外院头颅MRI平扫(年2月6日)示左侧延髓占位,双侧基底节异常信号。我院头颅MRI平扫(年8月18日)示双侧脑室旁白质、基底节区可见斑片状稍长T2信号,右侧延髓可见结节样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脑室系统等大对称,脑沟池裂增宽,脑外间隙略扩大。

经检查后给予免疫丙种球蛋白、甲强龙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后出院,院外继续口服泼尼松并逐渐减量。年12月6日复诊,右侧延髓病灶明显扩大,余异常未见明显改变。年12月20日再次复查,右侧延髓病灶消失,余异常未见明显改变。外院基因检测:患儿GFAP基因检测发现外显子1存在c.A>C(P.N77H)杂合核苷酸变异,符合亚历山大病(Alexanderdisease,AxD),另外患儿父母此位点均为野生型。

图1~6均为T2加权Flair图像。图1:右侧延髓可见结节样T2信号;图2,3:双侧基底节及侧脑室旁白质可见对称、斑片状稍长T2信号;图4:患儿激素治疗4月后复诊,右侧延髓病灶较上次明显增大;图5:患儿1年后再次复查,右侧延髓病灶消失;图6:脑沟增宽,脑外间隙略扩大。

02讨论

亚历山大病(AJexanderdisease,AxD)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疾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为编码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GFAP基因发生突变,进而导致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异常,镜检下星形胶质细胞中存在大量的Rosenthal纤维为其典型的病理特征。以往文献中AxD大多依据发病年龄分为婴儿型、少年型及成人型,年Prust等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型——AxDⅠ型和Ⅱ型。

AxDⅡ型比Ⅰ型少见且不易早期诊断,一般发病年龄较大,年龄跨度较广,有文献报道最小患者年龄仅为3岁,最大者为69岁,本例患儿3岁起病,与报道的最小发病年龄相一致。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有延髓症状、腭肌阵挛、眼球运动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该患儿的首发症状为呕吐,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出现吐字不清、饮食呛咳等球麻痹症状,推测为延髓病灶所致,随后患儿出现头晕症状,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Ⅱ型患者大多具有不典型的幕下MRI表现,与传统分型中的成人型AxD表现相似,常表现为延髓和上颈髓的萎缩或信号异常,有些患者可因延髓与脊髓萎缩程度不同而呈现“蝌蚪萎缩”的影像特点。部分患者在小脑白质、小脑齿状核等部位也会出现异常信号,这些患儿可因局灶性异常信号而误诊为肿瘤或多发性硬化,该患儿的延髓病灶也曾被误诊为轻度结节样占位。

少数Ⅱ型患者头颅MRI表现特征不明显甚至无异常,但Ⅱ型患者头颅MRI的表现可随病程进展出现新的病灶或原有病灶的萎缩而不同,在本病例中初为左侧延髓占位、异常信号,后转为右侧,最后延髓病灶消失,整个影像进展过程与此相符。部分患者大脑白质出现异常信号,并常累及侧脑室旁白质,此外,患者的基底核和丘脑也可出现异常信号,而且多为双侧对称性,另外晚期还可出现受累脑组织萎缩、脑室扩大的影像学表现。AxD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典型的MRI表现,确诊依赖于基因检查或病理学检查。

综上所述该病例诊断为AxDⅡ型。AxD是一种遗传性白质脑病,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①Canavan病:主要累及皮质下白质周围弓形纤维,可扩展至灰白质交界处,基底节内囊相对不受累,其在1H-MRS上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波峰高,血、尿中NAA高,而AxD则不高。

②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表现为双侧顶枕区白质内对称分布的蝴蝶形病灶,病变范围由后向前逐步发展,累及肾上腺皮质时,晚期可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危象。

来源:张银霞,刘佳莹,张晨颖,安鹏,高思佳.学龄前期儿童患“亚历山大Ⅱ型”1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04):-.

——更多精彩阅读

缺血性卒中来了,如何用MRI检查确定时间-组织窗?

认知神经科学之父--MichaelGazzaniga

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六大误区

重视肝豆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梦游男神”,是美梦还是噩梦?

如何进行压力和情绪管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nwmh.com/zlcs/12957.html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